深圳商報
【本報訊】被喻為中國最英俊的經濟學者的高盛(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昨日在2002年深圳基金論壇上說,“未來10年,國內基金將迎來飛躍發展的黃金時代,前提是中國資本市場需要整體改革”。
深圳商報記者蘇昕
中國基金業將有質的突破
高盛(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認為,GDP的高速增長、高儲蓄率、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金融重組、IT產業的興起、股權文化的發展以及金融開放,將在未來10年成為推動中國資本市場與基金業迅速發展的宏觀與結構因素。胡祖六預計,未來10年中國資本市場與基金業發展將取得質的突破。當然,從國際視角看中國基金業的發展,國內基金業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基金整體實力及規模遠遠低于部分發達國家及經濟新興地區。據統計,美國擁有基金8000只,基金公司管理資金總規模達6萬億美元。
中國基金發展存在四大瓶頸
當然,中國基金業黃金時代并不會主動到來,中國基金業大發展還面臨一些瓶頸,需要突破。
胡祖六指出,一是專業投資文化尚未形成,急需突破。中國資本市場上個人參與者居多是個毋庸置疑的事實,中國資本市場需要基金等金融機構增添專業投資氛圍。國內基金公司要承擔這一重托,還需在客戶服務、風險控制、市場化方面進行改進。
二是投資產品單一。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基金公司主要投資品種是股票,中國基金業存在不可分散的系統性風險,專業投資的真正優勢難以體現。
三是金融改革需要深化。中國絕大多數私人資產都以儲蓄形式存在銀行,如果部分閑置儲蓄進入基金,由基金管理公司進行統籌運作,可能使社會整體配置更具效率。
四是養老體系尚不健全。繳費確定性的養老體制將推動養老儲蓄體系形成,進而促進養老基金的管理機構——基金管理公司快速成長。
中國資本市場需要整體改革
如何突破這些瓶頸?胡祖六提出,中國資本市場也需要整體改革。
具體包括:大力發展基金種類、數目,提升國內基金業整體專業水平。國內基金業尤其要注重建立誠信、專業的職業操守,引導資本市場以基本面為出發點,進行長線投資;政府應創造條件促進基金投資品種創新,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偏好;銀行需加快改革,部分儲蓄可通過共同基金作為中介進入資本市場;建立一個基金積累型的養老體系。
合資基金有待突破
在中國,高盛在世界十大投行中做得最為成功。中國電信、中石油、中國銀行等戰略性行業的第一次海外上市都由高盛推介。胡祖六透露,高盛目前尚無計劃與中國金融機構合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
他指出,高盛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高盛在香港的1000多名員工全部都在關注中國。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無疑有利于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的規范、創新發展。不過他認為,目前國內設立中外合資基金公司還存在一些障礙。境外投資機構首先需要尋找一家優秀團隊進行合作。目前,國內基金在從業經驗方面還較為欠缺。其次,還有一個進入時機問題。目前,全球股市走勢不穩,胡祖六表示,高盛還在尋找更為恰當的進入中國的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