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安明靜 發自北京
“55%向二級市場投資者定價配售,45%上網發行,為什么?”,這是在12月15日中信證券網上路演時被問及最多的問題。中信的發行方式打破了自2002年5月來恢復向二級市場配售新股政策的一個慣例,成為幾個月來首家采用部分上網發行方式的公司。
浮動比例之變
在市場擔心新股發行方式會再次變化時,證監會發表了態度:發行部綜合處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中信證券這次發行采用二級市場配售和上網定價相結合的方式,并不意味著二級市場市值配售政策將進行調整。100%向二級市場投資者實行市值配售仍將是今后的主要發行方式。”
中信證券要趕在今年發行股票,否則今年的財務指標將不符合上市條件。但在整個證券市場季度疲軟的情況下,如果中信證券100%采取二級市場配售,承銷商的包銷風險無疑將加大,而且還可能由于認購不足導致發行的失敗。
中信證券的主承銷商———廣發證券投行部人士解釋,中信證券這次發行加入上網定價的方式主要是為了擴大投資者的認購范圍。他認為,今后盤子較大的新股也可能會采用二級市場市值配售和別的方式相結合的辦法來發行,但不會成為主流。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可以擴大投資者的認購范圍外,中信證券安排市值配售與上網定價發行并非在同一天進行。對機構來說,同一筆資金或同一批籌碼有可能獲得市值配售與上網定價兩次中簽機會,并且,上網定價發行還可以使公司獲得申購資金短期凍結的利息收入。
2000年曾經一度試行的“五五開”的市值配售政策相比,證監會2002年54號文關于浮動配售比例的規定豐富了管理層對股市的調控手段。
公平與效率之爭
與投資者持倉市值掛鉤的辦法配售新股,是有中國特色的發行新股方式。證監會在2000年2月14日首次推行時,主要原因是試圖通過此項舉措,打破長期以來在上網定價發行中,被申購專業戶壟斷的一級市場的巨額利潤。多年來,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股票存在較大的價差:據業內人士測算,1997年到2001年,新股申購的收益率分別為95%、40%、25%、21%、11%。一級市場的資金通過申購新股獲取收益幾乎沒有風險。二級市場的中小投資者卻因為股市持續低迷而飽受套牢之苦。這顯然對于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有失公平。
如果新的配售方案實施后,一級市場收益率可能到5%左右,而二級市場投資者帶來的年收益率在3.68%-7.36%之間,既縮小了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股票的差價,又給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獲利機會。因此,有人將市值配售的新股發行政策稱為“殺富濟貧”之舉,維護了市場的公平性。
但仍有不少的反面意見,以著名經濟學家王國剛為首的人士認為,這種市值配售的放行發式阻礙了新的投資者進場,這對于一個正常發展的證券市場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也有調和者認為,雖然市值配售不是市場化的做法,但中國的證券市場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上市公司的股票2/3不流通,一上市很容易高開,新股發行價也沒有完全市場化。兩個不規范加在一起,負負得正,反而會變成一個小的不規范,結果相對會好一些。
利好之時效
在將中國證券市場視作“資金推動型市場”中,市值配售政策無疑是巨大利好。
2000年2月14日在這一“重大利好”首次公布之日,滬深股市即爆出925億元天量,上證指數在4個交易日由1534點漲到1770點,成為大盤進軍2000點的號角。但由于證監會宣稱的技術原因,市值配售政策在實施了幾個月后被叫停。
2002年5月一度沉寂的市值配售政策再次重顯江湖,監管者試圖通過這一重大利好樹立投資者信心,從而激發自去年7月來證券市場低迷的行情和人氣。但是,“利好”也有時效性,市場對于過時的利好變的麻木和遲鈍:大盤僅興奮了3天,股指也僅僅從1640點漲至1692點,然后又恢復了往日的低迷。
正如王國剛當初預言:“有多少資金會流入股市并不能改變中國證券市場的本質,希冀以資金推高股指,來暫時維持一種虛妄的繁榮,其結果必然就是此前的大暴跌。”
中國證券市場股票發行方式經歷了10年的演變,1991年和1992年采用限量發售認購證的方式,1993年采用無限量發售認購的方式以及與儲蓄存款掛鉤的方式,之后采用過的全額預繳款、上網競價、上網定價等方式,尤其是2000年采用網下配售的發行方式,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壯大機構投資者。新股配售政策將給機構帶來的影響必然是管理層要考慮的問題,在這方面,中小散戶作為弱勢群體而往往被忽略。
2002年5月中國證監會對新股發行方式作了重大調整,54號文件恢復和完善了新股發行向二級市場配售政策,被認為是股票市場重大的利好信息。隨后的新股發行絕大多數采取了100%的市值配售。
但是,市值配售半年多來,并沒有給二級市場帶來明顯的增量資金和大勢上揚的刺激。因為新股發行方式的變革并不能解決中國股市的病根。市值配售方法是否僅是權宜之計?配售比例由無明確?明年新股發行政策將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仍然被市場列為2003年中國證券市場不明確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