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程
近來,全球性通貨緊縮成為各國經濟學家普遍關注的話題。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世界經濟確實面臨這一威脅,但從目前情況看,真正發生全球性通縮的可能性還很小。
產生通貨緊縮的根本原因是需求不足,其主要表現則是物價普遍下跌。對消費者來說
,物價下跌可能是好事。但對生產商來說,物價持續、普遍下跌,則意味著以較高成本價格生產的產品只能以較低價格出售,名義邊際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廠商必然要壓縮生產、裁減人員,從而導致居民收入減少,商品滯銷,價格再降。如此惡性循環,造成經濟萎縮。
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后,全球出現了生產能力普遍過,F象,除石油外各類產品價格都不同程度地下降。2001年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幅度一路下滑,全年僅上升1%,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進入2002年,這種下滑趨勢進一步加劇。歐洲的經濟情況也很不理想。以英國為例,在到今年10月為止的一年中,耐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指數僅相當1987年的水平。
但有關統計顯示,除日本外,主要西方國家的消費物價、廠商價格以及工資收入目前仍普遍處于溫和上升狀態,全球性通貨緊縮現象并沒有出現。據最新出版的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匯總的西方主要國家消費物價與去年同期比較數據顯示,11月歐元區比去年同期上升2.2%;美國10月比去年同期上升2.0%;英國上升2.1%;只有日本下降0.9%。
預計今年全年上述國家和地區消費物價將比去年分別上升2.2%、1.6%、1.9%和-1.0%。此外,這些國家和地區全年的廠商價格和工資也將比去年有所上升。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發生全球性通貨緊縮。
近期美國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美國商務部的報告表明,第三季度個人消費開支增幅達到4.1%,其中用于耐用品的消費開支猛升23.1%;企業設備投資增加了6.6%;出口增長也高于最初的統計。
勞工部的報告顯示,10月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上升0.3%,高于9月份的升幅;批發物價指數上升1.1%,是去年1月以來最大的月升幅。11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了連續5個月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從整體看,11月美國股市也處于上升態勢。由此可見,美國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正在恢復,美國經濟可望遠離通縮。
歐洲中央銀行哈馬斯伊理事日前表示,目前在歐元區還看不出通貨緊縮的前兆,民間投資需求仍以5%至6%的速度增長。
日本政府日前發表的“2003年度預算基本方針草案”也認為,2003年度通縮的傾向雖依然存在,但隨著需求的恢復,這種壓力會有所緩解。
英國中央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查里斯·賓最近指出,雖然日本經濟處于零利率下的物價下跌狀態,美國經濟也面臨個人消費支出減少的威脅,但美國經濟距離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那樣嚴重的通貨緊縮還有相當距離,美國不會滑入通貨緊縮的陷阱。世界經濟陷入全球性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也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