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繼東
關于解決非流通股問題的探討,意義重大而深遠。筆者認為,國有股減持方案應從杜絕上市公司新的國有股增量出現開始,再逐步解決已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存量問題。
筆者認為,國有股減持從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開始,規定今后凡擬上市的公司必須10
0%減持國有股,減持的價格按新股發行價為準,參照目前的水平,大致相當于20倍的市盈率。除國有股減持部分之外,公司不再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換句話說,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的新股發行量即國有股減持的部分,也就是國有股在一級市場上全部轉讓,實現全流通,并保持原公司總股本不變。該新股上市后,就不再含國有股,原先的國有股成功地轉換成了社會公眾股。對投資者而言,甚至覺察不到國有股在減持。新股和往常一樣發行,只不過原本由上市公司所有的認股資金劃到了國有資產管理局名下。
該方法事實上是將目前認購新股的低中簽率轉換成了購買國有股的行為。對二級市場的股民來說,沒有絲毫損傷。該方法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減持國有股,而且在不影響滬深股市的前提下實現了全流通。投資者沒有感到絲毫負擔,而財政部卻收到了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的足夠資金。
參照這個方案,上市公司將分文不得。但一年之后,上市公司還是照樣可以通過配股、增發等手段獲得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金。與現有發行方式相比,只不過晚了一年而已,只不過少了一次融資機會而已。
上述方案除了解決了國有股減持的問題之外,對上市公司也起到了一定的篩選作用。該方案實現了上市與融資相分離,徹底改變了上市等于圈錢的舊觀念,鼓勵那些真正有發展潛質的公司上市,并可以檢驗一家公司在非融資情況下自身的成長性,讓更多的真正意義上的潛力股脫穎而出。
假如公司管理層經營無方,一年后將無法獲得融資,沒有了好處,這樣的公司就不會申請上市。這樣使原本排在后面等審批的績優公司將有機會盡早上市,上市公司的質量也將因上市與融資相分離的做法而提高。相對于新增部分,目前已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存量部分的減持就顯得不太著急了。存量減持部分的節奏要慢,數量要少,而且可以只是試探性的。因為大量的國有股減持任務將由新股來承擔。
筆者認為,解決已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存量問題可從三方面著手:
對于業績突出成長性好的上市公司,如歷年來凈資產收益率在5%以上的上市公司,可將其國有股按每股凈資產或更低一點的價格一次性轉讓給專門的國有股投資公司。該投資公司接手的原上市公司的國有股股票全部轉化為優先股,不再擁有流通資格。而此類國有股投資公司本身實行股份制,可以上市流通,但數量要嚴格控制,以免對二級市場形成新的沖擊。投資過程中遇到被投資公司業績滑坡時,國有股投資公司有權并應當及時剔除相應的股份,更換投資對象或將對應的優先股轉讓或售出。
對于嚴重虧損或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的國家股,建議原則上采用直接在二級市場上分批拋售的方式,以平抑股價,不允許ST、PT類股票及三板市場惡炒。對于個別被主力惡性炒作的莊股同樣可以采用在二級市場上分批拋售國有股的做法。
對于大多數介于績優與績差股之間的上市公司,可采用分階段逐步解決的辦法,時間應當拉得足夠長,并且可多搞試點。若干年后,待市場的規模擴大了,投資者的承受力增強了,國有股問題不再敏感了的時候,該存量部分的減持動作才可以放大一些。眼下,原則上基本不做減持。已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存量部分逢配股增發盡可能放棄配股權,遇送紅股或轉增股本可參與。
國有股減持問題應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凡事只要理清思路,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