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5年起,我國證券業經歷了約17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全國證券公司家數已達124家,注冊資本總額突破1000億元,達到1013.22億元。在過去這17年的歷程中,我國證券業的發展經歷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盈利模式:數量擴張
從1985年至1995年年底這10年內,券商的發展基本表現為數量的擴張。1985年1月2日,我國首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自此以后,全國各省、市以及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紛紛成立自己的證券公司。其中,1992年9月,四大銀行中的工行、建行和農行分別發起成立了華夏、國泰和南方三大全國性證券公司,注冊資本金各為10億元,并列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券商。到1995年底,全國證券公司家數達到近90家,約占目前證券公司總數的七成。
-第二階段盈利模式:兼并重組
此后,銀證分業和信證分業導致證券公司之間的兼并和重組,使券商發展進入了第二階股,并催生出一批重量級券商。這一階段,從1995年延續至2000年年底。其間,1996年7月,申銀證券公司和萬國證券公司合并成立申銀萬國證券公司,注冊資本金達13.2億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券商。1998年,國泰證券與君安證券合并,并在合并后17億元資本金的基礎上增資擴股至37.3億元,刷新了申銀萬國保持了兩年的紀錄。兩年后,這一紀錄又再度被打破。2000年8月,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和人保五大信托公司所屬證券業務部門合并重組成立了中國銀河證券,注冊資本金達到了45億元,雄踞各家券商之首。
-第三階段盈利模式:增資擴股
雖然我國券商注冊資本金規模的最高紀錄不斷被打破,但是券商的總體規模仍然較小。1997年初,全國94家證券公司中,資本金規模超過10億元的券商僅有7家。于是自1999年起,券商發展進入第三個階段——增資擴股階段。1999年5月,湘財證券拔得頭籌,成為首家獲準增資擴股的券商。到目前為止,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獲準增資擴股和已增資的證券公司達到70家次。從最新統計結果看,注冊資本金超過30億元的有5家;10億元以上的證券公司已達44家,約占總數的35%;注冊資本金在5億元以上的占了六成。其中,海通證券公司資本金由40.06億元增至87.34億元,成為券商的新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