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李志林(忠言)博士
西方右翼勢力的“中國崩潰論”值得警惕
2002年6月6日,《環球時報》頭版刊登《美炒作“中國崩潰論”》一文,發人深省。文章指出:
西方一些懷冷戰思維的人士對中國經濟以驚人速度穩定增長,先是鼓吹“中國威脅論”,近改為鼓吹“中國統計數字水分論”、“中國崩潰論”。繼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羅斯基在2000年發表《中國GDP統計發生什么?》一文之后,最近,西方媒體美國的《新聞周刊》、《商業周刊》,英國的《金融時報》、《經濟學家》等重新加以炒作,宣揚“中國經濟增長是虛假的”、“中國的經濟即將崩潰”。
這些荒繆論調理所當然地遭到了正義人士,如國家統計局核算司司長許憲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的批駁。任何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會認同這種對中國經濟作總體誤判的言論。但是,從中可以看到,西方右翼勢力對中國經濟連續20年高增長,對中國“一枝獨秀”、對外資大量涌入中國,是視為眼中盯、肉中刺的。
股市“八論”迎合了“中國崩潰論”
西方右翼勢力說“中國崩潰論”,立即遭到我國政府權威部門和正義人士的反擊。然而奇怪的是,這一兩年來,企圖全面推倒股市,并把中國股市整得“崩不成軍”的種種股市謬說,不僅沒有受到批判,反而堂而皇之地打著“國際化”、“規范化”的“旗幟”,日益成為中國股市的現實。
我認為,這些對中國股市評價中的種種“怪論”(以下我將之歸納為“八論”),正是迎合了西方的右翼勢力的“中國崩潰論”,并為其提供了口實。
1、“賭場論”。某經濟學家2001年初如是說。他認為“中國股市像賭場,甚至連賭場都不如”。這是把中國股市從管理層、上市公司、券商、中介機構,到廣大投資者都“一網打盡”了。
從此,中國股市的機構和廣大投資者對虛擬經濟的股市視為畏途,開始了一場資金“大逃亡”,致使股市越走越低,而銀行存款則越來越膨脹。
2、“擠泡沫論”。某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股市1900多點時的50多倍市盈率是“泡沫”,應向西方股市20倍市盈率看齊。與此呼應,摩根斯丹利的代表也認為中國股市跌到1000點,市盈率才合理。但他們是拿中國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去與美國成份指數樣本股的市盈率作比較。其實,所謂的國外“成熟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根本不是20倍,如2001年11月30日,美國為46倍,日本為65倍,德國為49倍,英國為36倍,這顯然是選錯了參照系。以至2002年11月27日中國股市平均市盈率降到34倍,180指數市盈率降到20倍時,仍有不少人主張向香港股市12倍市盈率看齊,實在是被“擠泡沫”論嚇破了膽。
3、“慢放氣論”。某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股市若跌得太快,銀行資金就退不出,故而主張“慢放氣”。實際上,這是要叫中國股市像自行車和汽車輪胎慢放氣那樣地慢慢下跌,要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財富慢慢地縮水,并讓場外的投資大眾不斷進場“買套”。這好比用“鈍刀子割肉”,使指數和股價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下來,讓投資者慢慢承受損失。當這種坑害投資者利益的主張逐漸被市場識破后,終于導致投資者的信心崩潰。
4、“股市下跌與國民經濟無關”論。10年前的1992年5月,中國股市是1429點,而2002年11月27日只有1353點,且加權平均股價從28.40元降到7.13元。然而,某經濟學家卻用“股市下跌與經濟無關”來加以掩飾,繼續主張“擠泡沫”、“慢放氣”。但是,股市畢竟是一個國家經濟之晴雨表,在中國經濟過去10年平均以8.9%的速度高增長的情況下,中國股市指數卻不是“與時俱進”,而是“與時逆行”,連續兩年陷入熊市。這正好成為西方右翼勢力攻擊“中國統計數據水分論”、“中國崩潰論”的理由。
5、“推倒重來”論。這是在中國股市中已家喻戶曉的某海歸博士的著名觀點。他認為,“中國股市應該推倒重來”,“崩潰也是可以接受的”,“哪怕跌到1000點,政府也不要救市,正好重建一個完美市場”。盡管“推倒重來”論早已為股市界所不齒,但由于從來沒有對這種謬說進行理論的清算,以至于這一年半來某些股市政策,乃至中國股市的走勢正是朝著“推倒”的方向一步一步地逼近。由于人心被擾亂,終于造成這一年多來政府的一二十項重大利好政策都一一化為泡影,不僅在前世矚目的2001年的APEC會議期間一直暴跌,而且從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開幕起,連續暴跌14天,股指從1573點到1353點,整整跌掉220點,市值損失了5300多億元,不僅使十六大報告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振奮人心的目標所營造的熱烈氣氛蕩然無存,而且使廣大投資者損失慘重,幾近絕望。尤其是從“推倒重來”論提出至今的一年半中,中國股市市值總共損失了2.3萬億,相當于GDP的四分之一,其惡劣作用遠超過1998年國際金融大鱷沖擊香港股市,并不亞于“9·11”恐怖分子襲擊美國世貿大廈。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倒重來”論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政治上是反動的,在實踐上是行不通的”,是不為過。
6、“否定中國特色”論。某知名女士在2001年上海APEC會議上,明確主張,“國際股市只有同一種標準,同一種價值”,“中國股市不能有中國味(中國特色)”。于是,這一年半中,中國股市的新興階段被抹殺了,跨越了,完全按照“成熟股市”的模式來整頓,使上證指數回到10年前的水準之下,幾乎所有的券商、機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中小投資者全部被深深套牢。甚至在2002年11月27日跌到1353點時,仍有人在媒體中稱,“與B股、H股和國外成熟股市相比,中國股市指數仍太高,跌到400點才與國民經濟保持一致”。足見否定新興階段的中國股市之“中國特色”的危害。
7、“國有股不補償減持”論。現實中,不容忽視的是:國有股的成本是1元,且是以實物資產毛估。而流通股東是以7、8元、十幾元的高溢價認購原始股,以后,又年復一年地用十幾元、二十幾元,最高46元的價格參加配股和增發新股。正是流通股東作出了巨大貢獻,才使1元成本(經逐年送股分紅后已降為幾角)的國有股,現在凈資產升格為2-3元。至于廣大投資者,正是在《證券法》規定國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的前提下,以高成本投資二級市場股票的。
然而,某些主張“全流通”的人,卻始終只強調“同股同權”而回避“不同成本、不同價格”,更不愿意同意:國有股要流通,必須按成本、按比例進行縮股,或向流通股東送股這個關鍵問題。
即使國務院已宣布停止在證券市場上減持國有股,改為向上市公司高管、民營企業和外商受讓國有股,但是,僅僅稱“轉讓后仍不能流通”是遠遠不夠的,還須講明。“若以廉價受讓的國有股今后流通時,必須參照流通股東原始付出的高溢價、高配股價和高增發價,按比例縮股”。由于向流通股東補償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就無法消除廣大投資者對外資、民營企業和上市公司高管低價受讓的國有股后今后無條件流通的恐懼。
8、“股市為國企扭虧服務”論。按理,股市有四項功能,即籌資、優化資源配置、價值再發現和給投資者以贏利機會。但是,在中國股市中,卻異化為一個功能——籌資,并且主要是為困難企業的脫困扭虧而籌資。
盡管上述股市“八論”從主觀看,也許是為了中國股市的“規范化”、“國際化”,在“憑良心講真話”。但是,根據唯物辯證法的“動機與效果統一”來看,這“八論”實際上已經導致了滬深股市這一年半暴跌了40.4%和49%,造成了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全面慘重的損失(連券商、基金、保險資金和銀行資金都不例外),加深了廣大投資者的信心危機,危及國家金融安全、社會穩定和國家利益,起到了西方右翼勢力鼓吹“中國崩潰論”所起不到的效果。因此,為使中國股市穩定發展,必須對股市“八論”所造成的危害,從理論上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這遠遠比出臺一般的利好還要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