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軍
QFII一直為市場各方所期待,主要是希望QFII的成功推行能夠吸引國外資金活躍國內股市并帶動證券市場各方面的發展。但QFII正式推出以后深滬股市卻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挫,除了媒體報道比較積極,在股市下跌的背景下看空的言論倒顯得異常活躍。如何看待市場對QFII的過分冷漠呢?
看空QFII的觀點認為,成熟市場的投資理念決定了國外大型機構投資者在選擇股票上注重以大市值、更好的流動性、較大的帳面/市場價值比例等標準投資所謂的"藍籌股",不是以"坐莊"的方式獲得盈利,而是主要通過分享所投資公司的成長,從而在股價上升和股本擴張以及分紅等方面獲得收益,因此國內股票市場不會得到他們的認同。為什么QFII不會成為國內股市的解放軍?市場認為外資不看好A股市場是基于如下的理由:
1、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混亂、所有權模糊,導致上市公司業績較差、股價太高、弄虛作假,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
2、國內上市公司流通股只占總股本的一部分,導致A股股價非常容易被操縱,而國有股法人股什么時候、如何上市流通對股市和A股股價都是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3、在國有股、法人股與A股同股同權的情況下價格卻有天壤之別的情況下,外資怎么會舍棄國有股和法人股,買A股呢?即使購買流通股,上市公司發行的B股、H股也比A股有價值。
4、QFII門檻太高,要達到QFII的條件并不容易。
甚至有觀點認為,因為投資理念和投資機構將逐步與國際接軌,必然推動A股股票價格和換手率與國際接軌,股市將進入"價值投資時代",引入QFII將導致我國股價和換手率長期下跌的趨勢。
對于QFII的推出,國外的投資機構和研究機構也發表了各自看法,如認為"QFII短期內難以帶來大的實際影響,這一決定的真正意義在于,中國政府已著手逐步降低對資本的控制,開放中國的金融市場"。"境內A股和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股市相比價格偏高,短時間內外資并不會投入到境內A股中"。談到QFII是否能在中國真正發揮作用,認為"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即便符合要求的外資機構投資者也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搜集境內A股上市公司有限的數據資料,并進行盡職調查"。
筆者認為,以上看空的觀點理由有一定道理,但很難說完全客觀,尤其是來自國外投資機構的觀點,至少從其自身利益出發,當然是希望國內股市調整得越充分、風險越低越好,畢竟在國內股市只有單邊交易機制的情況下只能先買再賣才能獲利,沒有籌碼進行打壓,唱空就成為必然選擇。更重要的是,由這些看空言論推斷QFII不會選擇目前的時機進入國內股市的結論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
第一,QFII的實施固然是中國證券業對外開放的必然選擇,但對國外機構投資者來說,首先是一個可選擇的機會,除非它們選擇放棄,否則就必須先行進入。即使國內股市存在投機性強、波動大等風險因素,也有符合成熟股市投資理念可供投資的少數股票。
第二,可供借鑒的是臺灣股市的成功經驗,如果外資不進入,新興股市永遠只能是投機性強的封閉股市,單純依靠內在力量的探索和調整,股市規范必然要走更漫長的道路。外資的介入無疑會大大加快規范的進程。同時外資也可能在這一過程中獲利。即使國內股市存在較多風險,但以外資非常完善的風險監控防范機制,一樣能在國內股市游刃有余。
第三,以目前的股權結構而言,國有股法人股、B股H股與國內流通的A股顯然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投資對象,雖然從長遠角度來看,都存在并軌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未必一定意味著風險,而且不排除較長時間內不并軌的可能性,一味等待將無疑坐失良機。
第四,在判斷國內股市投資價值時不應采取過分貶低的態度,畢竟有著不同的國情,即使成熟的美國股市依然存在非常嚴重的不規范和投機成分。據說,臺灣股市最初符合外資投資標準的股票只有幾十只,相信國內股市同樣能夠找到。
因此,就QFII的推出與近期股市大跌而言,到底是股市本身調整不到位的緣故,還是QFII推出的緣故加速了股市下跌?或者是正因為QFII中長期的利好效應,反而迫使機構加快了股市短期調整的步伐以應對QFII實施以后的市場變化和機遇?還無法得出清楚的結論,但面對QFII的機會和挑戰,國內投資者決不會只有拋空股票,等待市場向價值回歸以后QFII進來這種唯一的選擇。
首先,即使外資進入,從很長時間來看,國內股市仍然以國內的機構投資者為主導,機構與政策之間的博弈決定了股市的運行趨勢和格局。其次,即使股市不能因為QFII的推出而走強,QFII帶給股市的也決不止投資理念的沖擊。設想QFII可能中意那些股票,會孕育出未來股市中新的炒做題材和市場熱點,這就是QFII概念股。
進入十二月,QFII的實施就已經緊鑼密鼓地運作起來,市場各方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將做怎樣的選擇,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