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煒
華光陶瓷定于12月初增發不超過1724萬股A股,預計募集約1.7億元。該公司申請增發新股的審核獲準于2001年8月23日,擠上的是今年7月增發新股政策變化前的末班車。對照抬高門檻后的增發,華光陶瓷明顯存在缺陷,由此在投資者遭另眼相看。
懷揣近3億還要“圈錢”1.7億
位于中國四大瓷都之一淄博市的華光陶瓷,其“華光”陶瓷品牌系中國陶瓷行業惟一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馳名商標”。華光陶瓷引以為榮的是,由其生產的系列顏色釉咖啡杯,成功進入了美國高檔禮品杯市場,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為70%。從公司主營業務構成看,華光陶瓷不單純從事陶瓷制造。2001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01年主營業務收入30029萬元、實現主營業務利潤7038萬元,其中紙業銷售收入14745萬元、實現主營業務利潤3218萬元,分別占49%和46%的份額。
華光陶瓷1996年11月上市以來的業績相對較平穩,可此次遭市場另眼相看的原因還是贏利能力。該公司在《招股意向書》的“特別風險提示”中寫道:“經注冊會計師核驗,公司1999、2000、2001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低于6%,提請投資者予以關注。”資料顯示,公司1999年、2000年、2001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21%、4.78%和4.85%。
修改后的增發新股條件要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另外,增發新股的股份數量超過公司股份總數20%的,其增發提案還須獲得出席股東大會的流通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相比之下,華光陶瓷的條件明顯低于新的增發標準。由于華光陶瓷的增發申請在前,也就沒有被新政策亮紅燈。據主承銷商華安證券北京投資銀行部高級經理李進先解釋,按舊的增發條款規定,最近三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低于6%的上市公司,如果具有良好的經營能力和發展前景,也可以實施增發。因而,華光陶瓷符合增發條件。
然而,在增發“門檻”已抬高的情況下,再讓投資者接受華光陶瓷這樣基本面欠佳的公司,總也不是一種滋味。更何況華光陶瓷的“軟肋”還不止于此,例如,業績中包含較多的政府補貼貢獻。公司1999年和2000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937.85萬元、2339.75萬元,其中,政府補貼收入分別為760.83萬元、660.00萬元,政府補貼占公司同期凈利潤的比例高達39.26%和28.21%。而且,公司最近三年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呈逐年下降,1999年和2000年分別為31.77%和24.65%,2001年降至23.44%,2002年1至6月為22.93%。
如此一家基本面相對欠佳的公司,在增發審核通過一年多后還是擠上舊案增發的“末班車”。讓投資者感到困惑的是,2001年中期公司賬上有貨幣資金28058.52萬元,而此次增發募資的目標金額只是17000萬元。華光陶瓷此次增發投資的四個項目,所需總投資共為21710萬元。換句話說,華光陶瓷現有的貨幣資金已足夠投資增發項目。
從華光陶瓷的角度考慮,肯定不愿錯過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再融資計劃,且該公司已經調減了增發規模。根據公司2001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增發方案,原擬發行社會公眾股不超過4000萬股,預計可募集資金為45000萬元。公司方面承認,增發規模的縮小,是因為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另據資料顯示,作為歷史遺留股,華光陶瓷上市時并沒有募集資金,只是在2000年2月實施過一次配股。由于公司股本規模較小,當時以11.8元向社會公眾股股東配售810萬股,募資金額尚不足億元。
專業人士質疑是否有利潤操縱
華光陶瓷增發受到關注,還因為該公司業績被會計專業人士質疑涉嫌利潤操縱。有署名為“飛草”的會計專業人士向華光陶瓷提出八大疑問,分別為,資產運營效率低下、應交稅金余額異常、財務費用異常、固定資產折舊費異常、應收款項及存貨異常、現金流十分異常、是否涉嫌利潤操縱、現金管理有問題。其中,對利潤操縱的質疑,直接指向華光陶瓷2001年業績是否“虛盈實虧”。該問題提出,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2483萬元,但問題在于,一是沖回減值準備715萬元;二是沖掉預提費用629萬元;三是投資收益實現497萬元。以上三項對當期利潤影響額高達1841萬元,扣除這1841萬元,再加可能存在的財務費用不該資本化沖回和折舊費少提,公司2001年實際是否已出現虧損?
“飛草”是某國家會計學院會計碩士的筆名,其上市公司年報分析頗具知名度。此次華光陶瓷舉行網上路演,“飛草”把八大疑問直接與公司高管進行交流。對于華光陶瓷方面的解釋,“飛草”并不滿意,仍然懷疑該公司基本面存在問題,近幾年財務有很多異常。令中小投資者一團霧水的是,華光陶瓷財務負責人李劍向“飛草”表示,所提的問題很多已經超過了信息披露所要求的范圍,涉及商業機密。
華光陶瓷業績是否有“水分”,增發后會不會很快“變臉”,這些疑問有待時間作檢驗。但華光陶瓷現有的財務風險不可輕視。其一,應收款項數額較大。截止2002年6月30日,應收賬款余額為17140.41萬元,其他應收款余額為11648.26萬元。對于年主營業務收入為3億元左右規模的公司來說,如此數額應收款項背后,難免存在一定的跌價風險。而據華光陶瓷監事會召集人孫緒臣解釋,應收賬款增加是因為主導產品色釉咖啡、杯和色釉餐具85%以上出口,按照公司與歐美大客戶的銷售協議,客戶的付款期為收到貨物的三個月后。另外,公司加大造紙業務市場的開拓力度,制定賒銷政策,有計劃的給予新客戶一定數額的鋪貨。
其二,存貨數額較大。公司截止2002年6月30日,存貨余額為27647.09萬元,同樣存在一定的跌價風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光陶瓷僅僅提取了43.64萬元跌價準備。對于投資者在這方面的疑問,李劍稱,公司1999年吸收合并山東匯寶集團帶進來較大金額的存貨,而且匯寶公司作為造紙企業必須儲備大量的木漿等原材料,以保證大規模生產,所以近幾年有些高,其中原材料存貨比例較大,公司嚴格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但實際上,在27647.09萬元存貨余額中,產成品余額占到13780.05萬元。產成品余額較大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突發“9.11”事件,使公司陶瓷產品銷量受到一定的影響,造成了一定量的產成品庫存。而華光陶瓷跌價準備計提偏低,很容易使投資者聯想到公司是否出于保護增發新股前較好業績的考慮。
其三,資產負債率較高。公司2002年6月30日合并后的資產負債率為69.90%,資產負債比例較高,存在一定的償債風險。公司的短期負債60432.99萬元,長期負債34290.38萬元,一旦資金周轉不靈而無法按期償還債務的本金和利息,就可能影響到公司的資信水平和生產經營。
增發新股的關鍵時候遭遇投資者提出種種疑問,無形中給華光陶瓷及主承銷商華安證券帶來了壓力。有投資者問公司高管近幾個交易日華光陶瓷為何出現突然放量上漲,且發生尾盤急拉,公司方面稱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其實,華光陶瓷股價的異動,從另一側面說明其增發任務的嚴峻。11月末的收盤價為9.87元,而公司計劃以增發不超過1724萬股A股募資17000萬元。這意味要想達到計劃募資金額,增發價不宜低于9.86元。
華光陶瓷增發采用網上累計投標詢價的方式,老股東按照其股權登記日收市后持有的發行人流通A股數量以10:1.5的比例,享有優先認購權;超出部分由其他社會公眾投資者一起參加比例認購。華光陶瓷擠舊案增發末班車是否成功?華安證券、東北證券、長江證券三家組成的承銷團會不會被迫包銷?兩大懸念將于12月6日解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