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無忌
11月4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國家經貿委剛剛發布了《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8日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又頒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
對于這兩項關于外資準入政策出臺﹐通常的說法是一方面優化了投資及規范市場運作﹐另一方面引入境外投資者的先進理念﹐為與國際接軌作好準備。大多數煤體均預計,《通知》與《暫行辦法》的實施﹐是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邁出的實質性步伐﹐不但在內地證券市場將會掀起引資高潮,而且對內地的證券市場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但股市的數根大陰棒似乎與“大好形式”“大好前景”的言論不合拍,究竟是誰錯了呢?
某股民指著”綠油油“的大盤如此解讀政策:“優化了投資就是說資金指向流向大盤股,你沒看見哪些超級航母們正穩中有升嗎?規范市場運作就是說消滅莊股,你看那些些跳水們哪個不是曾遭到莊家的摧殘?引入境外投資者的先進理念﹐這可不敢恭維,好象我們先前的理念不是高拋低吸,而是低吸高拋。為與國際接軌作好準備,對,為全流通準備吧!”
讓我們看看,香港煤體是怎么評價的吧:“兩措施向市場注強心針。首先﹐外資進場形成市場持續的資金增量﹐有利于證券市場的穩定和發展﹐有利于提升投資者信心﹐有利于政府加快實現通過證券市場籌集國有企業改制所需資金的計劃。近兩年來﹐內地證券市場持續低迷﹐股票市值大幅縮水﹐融資能力急劇下降﹐“賺錢效應”日漸微弱﹐由此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而投資者信心的喪失﹐又反過來使市場變得更加脆弱和非理性。雖然內地有關管理部門先后采取了降低銀行存款利息﹑開征利息稅﹑降低股票交易傭金﹑擴大新股發行中向二級市場配售額度等舉措﹐冀能吸引更多場外資金入市﹐然收效甚微﹐無奈之下﹐有關管理部門不得不放慢了新股發行的步伐。11月關于外資準入的兩大政策的出臺﹐無疑向內地萎靡的證券市場注入了強心劑﹐實力強大﹑經驗豐富﹑理念先進﹑運作規范的QFII的進入﹐在帶來大量資金的同時﹐內地投資者的信心亦會隨之提升﹐為內地證券市場的穩定和發展作必要的資金和心理準備。”
第二段是“其次﹐可以加快內地證券市場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結構的優化﹐促進市場運行的進一步規范﹐實現中國證券市場的運行規則早日與國際全面接軌。證券市場投資者整體素質的高低是證券市場能否規范運行和健康發展的關鍵﹐毋庸置疑﹐內地證券市場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和水平﹐以內地投資者為主體的廣大機構和中小投資者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由于內地證券市場的先天缺陷﹐再加上部分投資者的急功近利和違規操作﹐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證券市場的發展﹐QFII的進入不僅優化了投資者的結構﹐也壓縮了部分投資者違規的空間。更為重要的是﹐QFII在境內的委托券商不僅增加了業務機會﹐而且能直接學習和借監境外投資者的先進理念和實務手段﹐這對于進一步規范市場運行﹐早日實現與國際接軌﹐皆具重要意義。”
第三段是“再次﹐引入QFII還有助于內地機構和中小投資者學習借監境外投資者先進的投資管理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的資產管理和運作水平﹐為下一步進入國際市場做好必要的理論和經驗準備。隨著越來越多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進入﹐內地證券市場將逐漸樹立理性投資的理念。因為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行為會對內地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這對于內地投資者樹立以基本面為主導的﹑理性的投資理念會產生積極作用。”
當然還會有例證。“有專家指出﹐QFII在印度﹑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都曾有過成功的歷史。以臺灣為例﹐QFII曾累積匯入臺灣的資金凈額達到三百八十億美元﹐外資持股占總市值比重超過百分之六﹐臺灣股市因此逐步由一個投機性強﹑波動性大的封閉市場轉變為相對穩定﹑受到全球投資者重視的開放性市場。因此﹐可以預期QFII對內地證券市場的積極影響將會在一段時間之后凸現出來。”
如此重大的利好,股市不漲反跌,要么是市場漲得太多了,要么是利好其實是利空,就象國有股減持時宣傳的那樣。但市場并沒有暴跌嗎?那就是不怎么好?不怎么好有兩種解讀:一是不夠好,二是好的不對地方。就象一個人瞌睡時,你給我沏杯茶,我不需要,我要的是枕頭。
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枕頭呢?
市場要的是解決發起人股東股份市場流通的政策。呵呵,這可是令市場暴跌的政策!
我國股市有先天制度設計缺陷。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就是發起人股東股份不能在二級市場流通的制度。說難聽些,這個制度不是一個好的制度,而是一個教人學“壞”的制度。發起人股東股份如不能在二級市場流通,它的利益如何體現呢。你不讓我在市場中體現,我就變相體現吧。于是,就形成了這樣一種通行的市場作法。“上市募集資金(第一次圈錢);上市后利用募集資金聯合莊家炒作股票(第二次圈錢),股價遠遠脫離價值后增發和配股(第三次圈錢);利用資產置換把募集資金真正拿到手(第四次圈錢);業績不好,股價低迷時轉讓發起人股權的同時再聯合莊家炒作(第五和六次圈錢)。”
不這么做,老老實實經營吧,實在受不了誘惑。體現大股東利益的最佳方案顯然不是老老實實經營,而取得可憐的分紅。這不是逼著學壞嗎。
解決發起人股東股份市場流通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政策,否則這個市場不能稱其為完整意義上的資本市場,而是“國家資本市場”。
這個市場造成了股權扭曲、一股獨大。發起人股與公眾股根本不是平等權益。在這樣的市場,除跟隨莊家拉抬搏取差價獲取風險收益外,多數不但不可能有投資收益,而且更多的是被圈錢、被掠奪,成為股市風險的最終承擔者。
這種狀況沒有改變前,已經看清“股市新裝”的人們,除了陸續走人外還能怎么辦?
目前的股市正在走入死胡同。為何早前不發生,可能是因為先前的市場小,僅靠投機資金就能生存,但現在市場大了,但投機資金卻仍那么多。結果只能是上只新股,就跌一下,起碼要把它的流通市值跌出來。
而僅僅通過采取擴大資金來源、緩和供求關系的一些做法,只不過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但我們是否真的以暴跌來換取新生呢?或者說,真的要二級市場股價跌至凈資產時,才實行發起人股份全流通的政策。這其中就不可能產生“雙贏”嗎?難道雙方的利益就如此不可調和嗎?有人大吼:難道不能痛快實施發起人股份減半流通的辦法嗎?對所有上市公司均一視同仁。發起人股份要想取得流通權,對不起,請先縮股一半。當然,更直接給面包(實施國有股和法人股的贈送或低價配售政策)最好。
制度建設好了,就好比“栽好梧桐樹”,還擔心吸引不來金鳳凰嗎?到時,恐怕我們上愁的恐怕是如何構建好合理的梧桐樹,別讓金鳳凰把樹壓塌。而現在,我們不是刊登招攬海外金鳳凰的廣告,而是把梧桐樹栽好。別長成楊柳樹了,到時,別說金鳳凰了,就是“過江龍”也不愿來。
在當前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市場經濟如沒有資本市場的有效和強大支持,如何持續保持健康保持發展?在WTO背景下,我國企業如何同國際性的企業競爭?
不能等下去了,不能等下去了,我們不是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下,競爭是隨時隨處存在的。資本市場發展機遇的喪失將會遭到“一步錯,步步錯”的境地。我們不需要“空悲切”的時代!
遭遇發展“瓶頸”的資本市場需要雪中送炭的政策,而不是錦上添花的辦法。因此,我們強烈呼吁,要老外(QFII),更要面包(發起人股份讓利流通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