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
QFII制度的實施異常迅捷,在進入開始實施的12月前夕,證監會、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以及兩個交易所都頒布了系列配套規則,這標志著QFII制度的實施可正式展開。
對QFII制度,各方已有大量評論、分析的文章,在這方面的研究已較為深入,筆者在
這里想提的是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一、最近市場的大跌是QFII制度直接導致的,還是市場自身走勢使然,QFII只不過以導火索的形式出現充分了一只替罪羊?
我們可以發現,市場的下行趨勢一直都沒有改變(當然從事后的角度分析看),QFII的消息引發了最后一輪急跌,而在這之前的無論是小幅反彈還是平臺整理,都缺乏成交量增加,顯示市場的調整其實始終在持續。這樣的話,QFII并不具備逆轉市場本身走勢的功能,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加快速了原有趨勢的進行速度。
二、陪隨QFII而來的理性投資,將使中國證券市場的股價重心逐步走低?
其實QFII并不具有改變現有股價結構的功能,從它們進入之初的規模來看,這種資金對原有市場更多的是適應以及在原有的市場規則中尋找獲利機會,當然,QFII也許會堅持自己已有的理念,但不排除它們在持有原有理念時會付出時間和價格上的代價。
中國證券市場調整的產生,是市場對原有的不合理的股權分離結構的否認,是對市場新結構產生的寄望,這與QFII的實施并沒有實質性的聯系。在臺灣股市,在QFII實施多年之后,投機氣氛并沒有因此而淡下去,而即使是在成熟市場,過度的上揚也會令投資者漸失理智。故所謂投資與投機,只是一相對概念,這其中既有原有的市場氛圍的因素,也與投資者的預期(無論理性與否)有很大關系。
市場對QFII的過度反應,在很大程度上與當初加入WTO時的反應有相似之處。在消息確定之時,汽車股大跌,紡織股照例被看作入世受益者。在入世一年之際,中國的汽車行業在競爭與壓力中催生了機會,企業做大了,競爭力更強了,股價也逆市走好;而當初被普遍看好的紡織股,卻在無聲無息中隨大盤而動。
雖然加入世貿與QFII制度的實施并不具完全的可比性,但相信其中會有相似的現象出現。在12月以后,市場似乎對QFII已不再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