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近半年重大成交變化一覽
劉志剛
資金是形成階段性底部的關鍵?
本報訊 昨天,滬深股市雖然小有反彈,但兩市成交量僅55億,創下了此輪下跌以來的最低量。這是繼11月18日地量以來的又一次縮量。歷史上看,地量見地價,但是市場并沒有
因為18日出現了地量而止跌,相反股指卻連創新低。雖然昨天股指有所反彈,但是被一些短線嚴重超跌的個股帶動起來的。前期的強勢股通信板塊、次新股板塊近期紛紛出現了補跌走勢。那么,后市股指將如何演繹呢?
大盤的下跌已經進入非理性的階段是個事實,目前投資者應在連續急跌走勢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智。閩發證券的分析人士說,1400點之下盲目看空和前期“6 24”行情于1700點之上樂觀做多在今年行情中犯了同樣性質的錯誤,任何情緒化的操作今后終會被市場驗證為一種錯誤的行為,因此,在目前點位區域仍過分看空和盲目殺跌已不足取。
東北證券的分析人士認為,資金問題是能否形成階段性底部的關鍵。從中國聯通的網下申購可以看到場外的資金其實不少。缺乏羊群效應的市場即使反彈二三百點也難以吸引這部分場外資金進場。習慣于坐莊模式的私募資金在目前管理層監管不斷加強的情況下是不太會進場的。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券商增資擴股的資金目前畢竟只是杯水車薪,是無法擔當起力挽狂瀾的角色的。再次,雖然傳聞后市潛在的利好較多,但這些措施僅僅停留在傳言的層面上,而且其中有許多還是明顯不可能實施的。因此,這也無法成為大盤企穩反彈的理由。而且,將投資寄托于潛在的利好也是不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