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華寶:任何一個市場都會發現價值
外國投資者會重點研究四類中國公司:一是自然壟斷領域的上市公司,如機場、港口、高速公路、廣電類公司;二是有中國特色的公司,如五糧液、古井貢等酒類公司;第三是如TCL、青島、聯想等民族品牌公司;第四是資源類公司,如黃山旅游等公司。
本報記者于凌波/文
看好但不輕易掏錢。這是目前大多數外國投資者對QFII的態度。瑞銀華寶最近針對50個國際基金經理作出的調研表明:面對中國A股市場,國際投資仍舉棋不定、駐足觀望。但瑞銀華寶自身似乎沒有停滯腳步,近期在深圳召開了一次“A股市場研討會”,成為QFII旗幟鮮明的捧場者。
實際上,去年瑞銀華寶就曾在廈門召開過首屆由其發起的A股研討會,對QFII政策突破進行預熱。并在證監會有關QFII討論中成為受邀的三家境外券商之一。這家總部位于倫敦、以歐洲為基地的全球性投資銀行,曾在中國第一只B股、第一個針對外國投資者的可轉換債券,第一只H股的發行中發揮過重要作用。據說,在臺灣資本市場過程中瑞銀華寶也是深度參與的國際機構。和眾多在中國臥薪嘗膽多年的外資投行一樣,瑞銀華寶正急于在高速變革的中國資本市場搶占先機。
瑞銀華寶亞洲區主席賀利華曾表示:中國國內上市公司已超過1200家,過去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投資,包括在大陸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市場計算也僅為9%,這對世界上一個主要經濟體來說,投資范圍顯然太小。國際投資者已經表現出以直接投資方式投資中國的熱情,很難想象證券投資者會忽略中國。
但關注和真正下注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國外投資者對QFII興趣很大,但并沒有實質性投資計劃。”瑞銀華寶中國經濟及策略研究部主管陳昌華稱:“中國有5500億美元的資本市場,投資者不可能沒有興趣,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資本市場同時也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市場。”
陳強調,外國資本駐足不前,主要擔心三大問題:一是外國資本需要鎖定的時間太長,最短也要投資一年后才能退出;其二是投資基金門檻太高,而關注新興資本市場的基金規模大多達不到100億美金的標準,外國投資者對托管行問題也極為關注;另外,中國會計制度和市盈率偏高都令外國投資者裹足不前。同時,操作層面也有許多難題值得關注。
但陳認為,整體來看,雖然A股市盈率偏高,但中國上市公司之間差異很大,因此存在著很大的選股空間。臺灣地區資本市場開放的經驗也表明;外國投資者一開始十分謹慎,只投資一小部分質量好、成長性高、公司治理規范的上市公司。
瑞銀華寶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楊凱表示:單純評價中國證券市場市盈率太高有失偏頗,任何一個市場都會有問題,但任何一個市場上都會發現價值,尤其在中國這樣富有潛力的市場上不會發現不了價值股。他透露,瑞銀華寶將會成為第一批進入中國的QFII機構,并且不僅會用客戶資產投資也會用自有資金投資中國。
“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市場,瑞銀華寶要做的有三件事。”楊凱表示:由于目前中國監管層正處在對QFII政策出臺后的市場觀察期,瑞銀華寶首先將為其提供大量信息;其次,由于國外投資者對中國A股市場認識模糊,為其提供有價值的研究資料也恰逢其時。第三,要促進國外投資者與中國企業的溝通。QFII將成為完善中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促動因素,因為中國企業會逐漸將國際公司作為參照基準,而引進長期的機構投資者也將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但國際投資者會謹慎地選擇投資對象,重點在管理良好、戰略穩妥、收益可持續和價位合理的公司。國內公司在進行自我推銷的過程中需要習慣增加對國際媒體、分析師和投資者的開放程度。
而以大膽直言、并敢于揭露在港上市中國民企黑幕而著稱的瑞銀華寶執行董事中國區研究主管張化橋建議外國投資者重點研究的四類中國公司:一是自然壟斷領域的上市公司,如機場、港口、高速公路、廣電類公司;二是有中國特色的公司,如五糧液、古井貢等酒類公司;第三是如TCL、青島、聯想等民族品牌公司;第四是資源類公司,如黃山旅游等公司。據說,瑞銀華寶目前已鎖定60家國內上市公司作為重點研究目標。
另外,對于市場極為期盼的QFII細則問題。楊凱表示:細則的出臺實際上是個實踐問題,應該讓市場作為回應。他確信借QFII,外國資金進入中國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時間已經很快了。中國未來會實施亞洲最大資本市場的目標。
鏈接
江鈴引入福特
1995年8月,福特汽車以4000萬美元的價格認購江鈴汽車發行的約1.39億股B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0%。1998年10月,福特再次高價認購江鈴B股1.2億股,這次增發后,福特持有江鈴汽車29.96%的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江鈴在引入福特之后,業績出現波動。1998年和1999年連續兩年虧損,帶上了ST帽子,這主要是受當時改革銷售體制、攤銷全順車技術服務費及會計政策變更等因素的影響。但從那時開始公司銷售收入連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并于2000年扭虧為盈,重新獲得持續發展能力。向福特定向增發,使江鈴汽車直接獲得了外資的資金投入和明確的新產品發展計劃,對其后的業績增長起了重要作用。這是最成功的通過定向發行引入外資股東的案例。
青啤定向發行可轉債
最近發生的青島啤酒向AB公司定向發行1.82億美元可轉債,也可歸入定向發行的并購模式。因為可轉債是在約定的時間里按約定的價格轉為流通股,因此它帶有股票期權的性質。
一旦轉股完成,AB公司將持有青啤27%的股份而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與江鈴汽車和華新水泥定向增發B股相比,它同樣可以達到融資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目的,主要區別在于AB公司持有的是青啤的股票期權,而不是馬上就可流通的H股。它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打消弱市中人們對增發會稀釋每股收益的擔心。
西大眾與東大眾
另一個成功案例是西大眾向東大眾定向發股。兩公司初上市時,由上海國資控股西大眾(大眾交通),再由西大眾控股東大眾(大眾科創)。后來,大眾公司職工持股會受讓了西大眾持有的東大眾股份,東大眾“國退民進”,而西大眾還是國有控股。為了改變西大眾的實際控制人身份,同時整合兩公司業務,讓出一個“殼”,實現東大眾的順利轉型,1999年西大眾向東大眾定向發行1.4億股法人股,東大眾則用1000輛營運車的實物資產認購增發股份。增發后,東大眾成為西大眾的第一大股東。這是用股份換資產,且通過定向增發反向收購上市公司的典型并購案例。(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