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滬深股市的歷史趨勢來看,幾乎每一次中長期底部的形成,都有這樣一個非理性下跌過程,行情往往在絕望中誕生,在市場氣氛極度低迷時刻,大盤也許離底部已不太遠了
楊波/文
近期的股市如初冬的天氣,有些寒氣逼人。在11月初經歷短暫的反彈之后,兩市大盤
便在兩大利好政策出臺之際,在投資者期待的目光中開始節節下挫。上海綜指甚至一舉擊穿市場人士公認的政策底1500點,并在1500點下方連續運行了七個交易日,本周三更出現了加速下跌的走勢。在目前宏觀面、基本面、政策面都利好不斷的情況下,股市的低迷走勢讓人疑惑,那么,這個市場到底怎么了?
兩種爭論
對于目前的市場走勢,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悲觀的看法是,經過去年以來的下跌、以及相當力度的規范、治理之后,中國股市的系統性風險并沒有完全釋放,比如上市公司的質量參差不齊,造假現象仍時有發生,市盈率仍然偏高,股市泡沫依然存在,再加上由于歷史的原因造成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未來市場將面臨全流通的壓力等等。雖然最近推出了《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與《允許合格的境外投資者進入》兩個政策,但中國股市存在的諸多問題,將阻礙境外資本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步伐。同時,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要完成上市公司、投資者和投資理念的新舊交替,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另一種觀點是,中國股市的低迷走勢并不正常,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海外主要資本市場一年來的低迷是與其國家整體經濟的衰退相吻合的,而中國近年來持續向好的經濟,保持了近8%的增長速度,資本市場的持續走低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
而且,從市場看,近期領跌的股票大多是過去的問題股和莊股,其下跌不管出于何種原因,都難以動搖市場穩定的根基,而以中國石化、招商銀行為代表的藍籌股板塊的走勢相對穩健,顯示市場仍有生機。另外,為了維護市場穩定,管理層近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市場健康發展的措施,其利好效應會隨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出來。
奇怪的“背馳”
不可否認的是,近期以來,股市運行環境已大大改善,積極因素正逐步增多。首先,從宏觀面上看,長期持續增長的經濟為股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較去年同期,增幅達到7.9%。預計國民經濟將保持平穩向上的運行態勢,2002-2004年中國GDP的增長速度將分別達到7.8%、7.8%和8.0%的較高水平,并呈小幅波動的態勢。
其次,從季報看,滬深兩市業績已開始回升。據季報顯示:1至9月,全部上市公司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1342元,平均凈資產收益率5.21%,而去年全年的上述指標分別為0.1347元和5.49%。由此可見,目前上市公司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基本上達到了去年全年的水平,也可以講,今年三個季度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收成。因此,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話,那么今年的業績有望較去年上升20%以上。
政策面上,管理層穩定股市、發展股市的決心不容置疑。從10月中旬以來,新股發行速度已明顯放緩,擴容壓力已明顯減輕,11月初更連續出臺了《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與《允許合格的境外投資者進入》的政策,這兩個政策對股市未來的發展將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將有新的突破,新的國有資產分級管理體制呼之欲出。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管人和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市場人士認為,這一理論在黨的報告中出現,意義非凡,它標志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國有資產分級管理體制首先將解決國有資產出資人“主體缺位”的問題,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其次,實行國有資產“分級管理”有利于發揮地方政府在國企改革方面的能動性、創造性、靈活性,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
對于證券市場來說,如果新的國資管理體制得以實行,將大大加快上市公司的重組步伐,對于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將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莊股跳水為那般
那么,從6.24以來,在經歷長達四個月的中期調整之后,在政策面利好頻出的大好形勢下,在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幾乎全線深套的情況下,市場近期集中釋放的強大空頭能量,到底源于何處?
從盤面看,11月8日以來大幅跳水的股票,大多是一些老莊股。如西藏天路、珠峰摩托、大紅鷹等莊股競相殺跌,給市場帶來了較大的沖擊。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QFII政策的推出,中國股票市場正處于新舊投資理念的交替階段,前期重莊家控盤、重題材炒作的投資理念將逐漸被以價值挖掘的投資理念所代替,使得部分控盤莊股面臨風險,介入的機構不得不選擇跳水出貨的方式出場。
不過,在經過長時間的調整之后,選擇這種跳水式的出貨方式顯然并不明智。一方面,在滬市綜指跌破1500點心理大關之后,市場氣氛已相當低迷,在這個時候出貨能有多少接盤,能出得去多少呢?另一方面,在“十六大”暖風頻吹的市場環境下,沒必要選擇這樣莫名其妙的跳水行為。事實上,從6.24以來在1500點以上有4個月的平臺整理期,這么長的時間相信已能滿足大部分機構進出的需要,雖然仍有一部分機構由于資金的壓力有出貨的需要,但相當一部分機構有借市場低迷氣氛打壓股價,逼出低價籌碼以攤薄成本之嫌。
另一方面,深滬股市自去年下跌以來的幾次反彈都在滬綜指1400—1500點出現,大多數投資者的最低持倉成本也應該在此區域,可見,絕大多數的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仍舊處于深度套牢的狀態,目前這種恐慌性的殺跌顯然是不理智的。
當然,市場的中長期走勢要受制于諸多因素,如國際化的進程怎么走,全流通的問題何時解決怎么解決等,但基本因素仍不可忽視,過分悲觀并不可取。
從滬深股市的歷史走勢看,幾乎每一次中長期底部的形成,都有這樣一個非理性下跌的過程。
行情在絕望中誕生,在市場氣氛極度低迷的時刻,可以相信,大盤離底部已不會太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