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強
11月7日證監會網站發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并說明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市場盼望的QFII制終于登場了,這是繼11月3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和國家經貿委聯合下發《關于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之后,又一項重大舉措。投資者和市場人士最關心的是大盤能漲多少,這兩個“利好”能延續
多長時間。在此之前曾經有此人士引用我國臺灣地區利用QFII制成功地吸引外國資本進入當地股市,來說明這個“利好”的意義。其實這這只是從一個方面看待QFII制,忽略了深滬股市與臺北股市的不同特點。
第一,我們的證券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存在很大的差異,國有股等非流通股的存在,始終是投資者的心病,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境外資金存在顧慮。
第二,在內地上市的企業不僅發行了A股、還有的發行了B股,或H股,由于三部委《通知》下達后外資可以買國有股、法人股,實際外資可以從四個方面介入內地公司的股票。如果進行比較就會發現,B股的價格比A股低,H股的價格又比B股低,同時國有股、法人股在股權轉讓市場上,基本是圍繞著凈資產值,那么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外資能難道不明白A股與B股、H股、國有股、法人股的比價效應,卻偏偏對A股情有獨鐘嗎?當然只要是股票市場就會有人買,有人賣,但是外資會在多大程度上介入A股,那只能進一步觀察。
第三,深滬股市留給境外投資者的最初印象,有三點最為深刻:一是背靠國民經濟基本面良好,二是市場缺乏規范性和有序性,三是投機性強。這三個印象最大的優點是國民經濟基本面良好,同時據缺點也很突出,市場不規范,投機性強。要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成果,外資可以直接去買香港市場上市的藍籌股和紅籌股,為什么一定要買A股呢?如果要介入內地的上市公司可以買國有股、法人股,為什么一定要買流通股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我們的股市早已處在半開放的狀態,因為B股、H股已經存在。同時三部委《通知》又有條件地開放了國股和法人股。
第四,從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來看,對境外投資者有嚴格的要求。如保險公司:經營保險業務達三十年以上,實收資本不少于十億美元,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管理的證券資產不少于一百億美元;證券公司:經營證券業務達三十年以上,實收資本不少于十億美元,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管理的證券資產不少于一百億美元;合格投資者應當委托托管人,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代其申請開立一個證券賬戶。還有結算方式等等。但是,仔細看,并沒有要求合格的境外投資者必須持有股票多長時間,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在符合交易規則的前提下自由買賣。因為不能采取雙重標準,硬性規定合格的境外投資者持股時間,既然允許人家進來,就要平等對待。那么我們股市上的頻繁買賣,境外投資者也可以做,只要符合T+1的交易制度就可以了。因此,原來一些人士想象的境外投資者會長期持股,只是一廂情愿,說白了,你投機,也允許我投機;你炒,也允許我炒,只要不違規就行。再說合格的境外投資者也沒有“托市”、“救市”的任務。因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也沒有要求合格的境外投資者必須是“理性”的,只要求他們是合法的、合規的。“理性”與“合法”不是一個概念。
再有,“合格投資者應當委托托管人,在證券登記結算機構代其申請開立一個證券賬戶”,那么我們的券商開了多少賬戶?
我們有些人士認為國際投資者進來就會理性,就會引導市場,這有點一廂情愿,人家來干什么?是合法地賺錢來來了,不是當“雷鋒”來了。因此,在香港市場上發生的炒作,在深滬股市也同樣會發生。對于這一點,我們要有心理準備。當然境外投資者內部的管理模式,要比我們的機構投資者更嚴格,更注意風險,這確實值得我們的機構投資者學習。但這并不妨礙境外投資者為了適應環境也進行炒作。
第五,我們的證券市場不規范,法制觀念差,最明顯的例子是一家公司重組,硬是讓所有投資者無償拿出50%的股權來,你不表態,就算你“默示”同意。這種做法,恐怕合格的境外投資者不會接受,人家可能要打官司了。人家會說:我合格,我沒有違法亂紀,你一個上市公司弄虛作假,造成我的損失,你必須給我說明白了,不行咱就法院上見。如果再有人說,讓公司破產,大家都得死。人家可不聽那一套,人家會說,誰弄虛作假誰負責,憑什么讓投資者陪著死?不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人家會不依不饒的。現在投資者打官司,還沒有一個贏的,一些案件還拖拖拉拉,再這樣下去,合格的境外投資者也會退出去。從這個意義上說,促進了我們市場的法制化建設。
第六,加強規范管理已經刻不容緩,即使合格的境外投資者,也難免會有個別的出現違規,這就要嚴格管理。因為境外投資者也不是道德模范,如果個個都是道德模范,華爾街就不出那么多事了。所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誰違規都有要處理。從這個意義上說,促進了我們市場的監管的水平。
綜上所述,我認為QFII制,有利于我們的機構投資者學習境外機構的內部管理,有利于促進我們市場的法制化建設,有利于促進我們市場的監管水平。但是不要一廂情愿,認為境外投資者會來“救市”,會來當“雷鋒”。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作者本人書面授權并注明出處為新浪網。欲轉載者請來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電:(010)62630930 轉 5361,5151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