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場秋雨之后,大自然這幾天進入了晚秋的蕭瑟寒風中。
與季節的自然更替相比,眼下券商已經提前進入了冬季。種種跡象表明,如果第四季度沒有新一輪行情出現,證券業有可能出現行業性虧損。
券商各項業務開始全面滑坡
經紀業務急劇下降。2000年,滬深兩市股票成交總金額為60826.66億元,而到2001年,成交金額降到了38305.18億元,同比下降37.02%;2002年前九個月,在去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再次萎縮27.69%,總金額23269.88億元,僅相當于2000年全年的38.25%。
承銷業務不樂觀。2002年前九個月,包括增發與配股在內,兩市發行金額為690.6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4.7%,而2000年前九個月,兩市發行總金額為1210.49億元。
自營業務處于水深火熱中。從指數看,2000年上證指數上漲51.72%,2001年下跌20.61%,2002年截至9月下跌3.91%。由于受新股上市以及部分大盤指標股調整幅度不大的影響,實際上投資者資產縮水程度要遠大于同期指數。因此,券商自營業務的虧損也是相當驚人的。
其他如利息收入受新股市值配售影響,一些長期駐扎在證券營業部的申購資金流回銀行,使券商的息差收入大受影響。同時,行情的低迷也使部分二級市場投資者抽回投資,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券商的息差收入。今年前九個月銀行居民儲蓄存款再增一萬億元表明,證券市場資金流失比較嚴重。
券商利潤對行情高度依賴
其實對于業內人士或者是真正了解證券行業的人來講,證券行業出現虧損并不意外。自2001年下半年以來,證券業的處境日益艱難,這種艱難起源于證券市場行情的低迷,因為券商各項業務對股市行情高度依賴。
統計資料表明,2001年全國97家證券公司的營業收入構成中,經紀業務的傭金收入占51.61%、自營證券差價收入占13.21%、證券發行收入占5.03%、利息收入占10.74%、金融企業往來收入占14.88%、買入返售證券收入占0.20%、匯兌收益占0.03%,其他業務收入占4.29%。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券商收入構成中,經紀、自營、承銷及利息收入四大傳統業務占80.59%,而這四大傳統業務與證券市場行情的活躍程度休戚相關。
在國內券商為行情低迷而傷透腦筋的同時,同樣身處低迷行情的美國券商美林證券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今年上半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度跌去25%?而NASDAQ綜合指數更是從2000年3月5000點的高位跌去了70%?創下1997年5月以來新低。在這種跌市中?美林證券卻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美林證券最新季度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凈盈利6.3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7%。與國內券商相比,在美林證券所擁有的業務中,國內券商基本上都有,差別在于各項業務所占的比重上。美林證券主要依賴于市場行情的傭金收入、自營收入與承銷售收入只占48.78%,而在我國證券行業,這三項業務的比例是69.85%,特別是我國證券業經紀業務比例高達51.61%。
市場集中度提高加劇競爭
對于券商而言,行情的低迷,業務的暫時萎縮還不是最可怕的,券商真正應該擔心的是隨著證券市場制度安排、市場結構等方面的調整,證券業及券商內部的整合必須以加速度進行。否則,誰都有被淘汰的危險,其中也包括所謂“實力雄厚”的大券商。因為,如果置身于全球的話,我國所有券商都只能稱為小券商。券商所面臨的是內外夾擊。
在券商實力的比拼中,投行業務是最能反映問題的,投行業務是券商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但從目前情況看,國內券商在投行方面的競爭力與外資相比完全處于不同的重量級。今年前九個月我國證券市場籌資總金額690.65億元,其中有外資背景的中金公司獨占232.76億元,市場份額高達33.7%。中金公司從中國聯通這個項目上獲得承銷收入1.725億元。其他國內券商對此只能望“洋”興嘆。
競爭的壓力在國內券商之間也同樣明顯。有資料表明,我國證券行業市場集中度呈逐年提高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券商經紀業務排名中?前5家的市場份額從1996年的17.00%提高到2001年的27%?前10名的市場份額從1996年的28.41%提高到2001年的39%。也就是說?70%的中小券商只占有經紀業務的30-40%的市場份額。
另有資料表明,資產管理等其他業務市場集中度也呈逐年提高趨勢。
外資券商的進入再加上市場集中度的提高,使券商競爭壓力明顯加大。如果真如深圳市證券業協會所預料出現全行業虧損的話,行業并購將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到那時,券商所面臨的不只是能否盈利的問題,而是能否生存問題。
業務結構調整悄然進行
券商的這個冬天的確很冷,但券商對利潤的企求熱情并沒有結冰,紛紛邁出降低成本和業務結構調整步伐。
與普遍的社會共識相同,券商在收入下降時首先想到的是降低營運成本。降低成本的手段主要有裁員減薪、壓縮營業面積等。前段時間在中證報進行熱烈討論的“午餐事件”表明,券商為降低成本已經不遺余力。但實際上券商降低成本的手段還可以更豐富。據了解,現在各券商的財務費用已經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而通過國債回購等手段可以使融資成本大幅降低。應該說,在降低營運成本上,券商應該仍有潛力可挖。
其次,大力拓展網上交易、銀證通等非現場交易,以達到跑馬圈地與降低客戶營業成本的雙重目的。實現浮動傭金制后,各券商對以網上交易降低營業成本寄予了厚望。特別是在新設營業部上,部分券商正在徹底改變現場交易主導型模式,從組織結構、資源配置上均將非現場交易作為新設營業部重點,少數券商還開始嘗試虛擬營業部及迷你營業部模式。
另外,還有部分券商在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及自營業務的聯動上、在經紀業務的流程再造上、在客戶服務的細分上等方面花了大力氣,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無可置疑,券商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危機的化解。但從這些措施的實施效果看,始終未能擺脫市場行情制約。如果行情繼續低迷下去,無論網上交易還是細化客戶服務,或者是各項業務的聯動,它們所產生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由于“福利的不可逆轉性”,通過減員降薪等方式降低經營成本也存在一個限度的問題。一旦外資進入,人才必然外流。因此,必須從更深的層次尋找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