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海坤許小飛
10月下旬,已是陰冷的深秋,ST銀廣夏依然為周遭的一片躁動所籠罩。能否“復牌”?能否在未來的時日中重生?已上升為傳媒爭吵的焦點,而銀廣夏的未來究竟是--沉沒?重生?還是嬗變?傳媒們口沫橫飛……然而銀廣夏卻始終靜默著,即使沉沒、重生、嬗變的吵嚷聲不絕于耳……
沉沒之由
雖然,銀廣夏看似四平八穩、信心十足,始終以靜默之態示之于外,卻無法以此淹沒來自傳媒“銀廣夏將繼續沉沒”的吵嚷聲,據說,部分傳媒之所以持有這樣的觀點,緣于對影響銀廣夏的一個重要因素的分析——葡萄酒產業。因為,自中聯大刀闊斧重組銀廣夏以來,葡萄酒產業被史無前例的置于銀廣夏的產業核心,目前的銀廣夏已充分明確了要靠“葡萄酒產業”這張牌打企業的翻身仗的策略,為此,其他產業通過剝離已所剩無幾。傳媒們對此持懷疑態度者頗多,《證券時報》就有記者表示,靠這樣一個從報表盈利數字來看可謂慘淡至極的產業,如何能支撐起重組后的銀廣夏,除非伴隨有大量資金介入,并有其他盈利項目上馬,否則,重組后的銀廣夏也免不了將繼續沉沒;其他傳媒則將著眼點放在銀廣夏葡萄酒的品牌及市場等因素上,原銀廣夏葡萄酒在品牌、市場上的空白成了傳媒們預言銀廣夏繼續沉沒的有力證據;而《財經》雜志一位曾經關注過銀廣夏的記者,在聽到銀廣夏重組以葡萄酒產業為產業核心后,質疑的更為徹底——銀廣夏葡萄酒產業的操作模式是否值得推崇?發展葡萄酒產業,是否一定要走沙產業通常的路子?目前沙產業的社會效益一直居其經濟效益之上,若單純從發展葡萄酒產業的角度出發,去通過治沙種葡萄再來釀酒是否繞的彎子太大,采取直接收購葡萄釀酒的市場規則來完成該產業的操作,是不是更顯直奔主題——經濟效益?
重生之機
面對這些蕪雜的“沉沒之由”,更多的傳媒看到的則是經歷重組后的銀廣夏所蘊含的“重生之機”。
在眾多銀廣夏可能重生的理由中,產業基礎被視為銀廣夏得以重生的首要因素,對此,深入了解廣夏的媒介以及實地采訪過廣夏的記者們有共識。《國際金融報》的一位記者在表述對廣夏產業基礎的看法時就聲稱:與眾多的ST、PT相比,銀廣夏的“假”,“假”在財務,而非資產,銀廣夏的資產并不濫,尤其是其沙產業基礎,包括葡萄酒產業、麻黃產業及枸杞產業,這些“干凈”資產對銀廣夏的重生意義重大,他們是廣夏可能重生的基石;《中國證券報》一位親歷廣夏幾年間大動蕩的資深記者談起銀廣夏的產業基礎時,毫不掩飾自己對銀廣夏人的敬仰之情,“那簡直就是一場戰役!”廣夏軍團在寧夏的沙海中搭建起的產業基礎會震撼每一個目睹它的人,但是后來的廣夏天津公司卻在財務上造了假,這位資深記者痛心于廣夏資金鏈斷裂后,奉獻了整個青春給沙漠的廣夏人那尷尬的現實狀態;《證券時報》的一位記者,在實地考察過銀廣夏數次后,也積極的肯定了銀廣夏的產業基礎,“銀廣夏不但治沙具有創新性,在沙產業領域確實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而“發特”和“中聯”的先后介入也從側面證實了銀廣夏原有的產業引力。
當然,除此之外,詮釋銀廣夏生機的理由還包括重組方中聯的實力,重組的手腕和力度以及沙產業特有的概念。很明顯,眾多傳媒眼明心亮于銀廣夏的重組方式,即重組絕非僅僅停留于報表性重組,而這可能正是廣夏重生之源。另外,關于廣夏一直被外界爭議的超臨界萃取項目,也有傳媒記者表示,其產業基礎是實實在在的,只是當初被無端吹大了,才招致后來的“陷阱”之說。嬗變之路
還有一些傳媒針對銀廣夏的未來傾向于第三種可能--嬗變。
《國際金融報》的記者在分析重組后的銀廣夏的產業格局時,預言了銀廣夏未來產業格局的嬗變,這位與銀廣夏現有高層有過密切接觸的記者指出,重組方中聯很可能在銀廣夏的產業格局上玩“先放后收”的加減法游戲,目前“壓寶”葡萄酒產業可能只是虛晃一招,因為中聯始終認為銀廣夏有一些項目是極具競爭力的,只是迫于眼下情狀不得不放棄,而中聯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不可排除中聯將運用迂回戰術。
而《中國證券報》的一個記者則提出了一個更為深遠的問題:銀廣夏的前身,即陳川帶領一班人馬從深圳殺回西北寧夏時的公司,性質顯然應該是極具民營色彩的,但后來的銀廣夏卻搖身一變成為寧夏自治區第一家上市公司,眾所周知,此時的銀廣夏已顯露出濃厚的政府背景,直至今天,寧夏綜投的介入,依然凸顯著銀廣夏特有的政府色彩。縱觀幾年間的銀廣夏,似乎始終陷于一個三點支撐的怪圈——政府色彩、治沙產業、財務造假,三點順序排列,首尾相接,銀廣夏在圈中,一時風云在手,一時人人喊打。細尋其因,三點似乎互為因果,而政府色彩仿佛是根源所在,據廣夏高層透漏,重組銀廣夏時,辭去的十一位原銀廣夏副總身后籠罩著極濃的當地政府色彩,這就不得不讓人想起銀廣夏起家時的民營性質,銀廣夏的未來也許要再次突破標示企業性質的產權關,走一條關系到企業姓氏的嬗變之路。
目前,人們似乎無法看清銀廣夏的真實面目,看不清銀廣夏的重組方中聯究竟要將其引向何方?銀廣夏在縷縷疑云的籠罩下,正顯現出從未有過的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