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表現不好的市道中,每上市一只新股,它占用多少資金,則大盤就將損失多少市值,大盤因此將連跌不止
山東神光 孫成鋼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先后多次強烈呼吁停止新股發行,因為新股發行是導致大盤下跌
的直接導火索。如今市場已經陷入了一個怪圈:上新股的市值增加多少,則大盤的市值損失就會相應減少多少。
今年10月9日,中國聯通上市首日,大盤暴跌,滬深兩市總流通市值一日之間蒸發掉281億元。計算依據是:深圳當時沒有新股上市,深圳綜合指數當日下跌1.955%。而此前一天,兩市的流通市值是上海8511億元,深圳5863億元,合計14374億元,按照跌幅計算,當日損失281億元。而中國聯通發行時的籌資總額是115億元,上市首日定位是3元,流通市值為150億元,合計占用市場資金265億元——一句話,中國聯通從市場中擠占了265億元的資金,當日投資者損失281億元。更奇特的是,如果按照上海當日實際跌幅1.76%計算,則上海流通市值損失為150億元,加上深圳的114.6億元,合計264.6億元,與265億元幾乎相等——這就是我們的結論:新股上市如果擠占100億元的資金規模,則市場必然損失100億元的流通市值。
如果看單一的股票,顯然沒有說服力。為此,神光金融工程部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提供的數據,特別計算了2001年1月底到2002年8月底19個月中的市場各要素,得出的結論如下:
1. 19個月來,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從16205億元下降到了15289億元,縮水925億元,但這并不是投資者的真實損失。因為在此期間,市場總股本從3868億股增加到了5584億股,整整增加了1716億股。
2.統計顯示,此間合計募集資金1729億元。神光金融工程部隨機統計此間上市的110只股票,其開盤價相對于發行價平均上漲141.28%。如果考慮到個別大盤股因素和增發因素,我們把開盤價上漲的幅度算做100%,則新股上市開盤市值是3458億元。
3.我們仍然選擇深圳綜合指數的漲跌情況,發現該指數從2002年1月底到2002年8月底下跌21.57%,這意味著兩市流通市值損失16205×21.57%=3494億元。這個數字與3458億元只相差36億元——它告訴我們,新股上市開盤市值是多少,則投資者就損失了多少!
4.其實事情還不只如此,因為新股上市變成次新股后也有下跌,我們根據新股市值定位3458億元,而期間總市值減少了925億元,則投資者的總損失是4383億元。再加上這段時間里投資者總的印花稅支出384億元,傭金支出210億元,再加上這一時期新股認購的平均中簽率是0.336%,則實際認購新股的資金為514583億元。再考慮到2002年5月以來的新股配售實際不占用資金,則我們剔除此間的5個月,實際為379116億元。按照當前存款活期利息0.99%計算,每次資金鎖定4天(考慮周末因素),則投資者的利息損失為41億元。此外,19個月來,每個月的平均市值是15542億元。假設投資者不買股票,依然按照活期利息計算,則投資者的利息總損失是243億元。以上合計投資者資金減少為5261億元。
5.與此同時,19個月來,新股擠占的市場資金總量為1729+3458=5187億元。這與投資者資金應得損失5261億元相比,二者相差只有74億元。
兩種不同的計算方式得出了類似結論:如果按照新股上市開盤市值計算,則新股上市開盤市值3458億元,投資者損失3494億元;如果按照新股擠占資金計算,則新股占資金5187億元,投資者損失5261億元。所以,在一個表現不好的市道中,每上市一只新股,它占用多少資金,則大盤就將損失多少市值。
如此,我們預測大盤就有了有利的武器:假設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發行募集資金30億元,上市定位在50億元,則占用資金80億元,那么我們可以預期股市將下跌80/15000=0.53%,相當于上證綜合指數下跌7-8點。
回望境外市場,在行情不好的時候,絕大多數都停止了新股的發行。2002年第三季度,在3個月時間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共只發行了4只股票。在香港,絕大多數企業的招股活動也都已經停止。但只有我們國內的市場,新股發行似乎上癮,幾乎周周都見新股,長此下去,新股就是大盤殺傷力最大的武器!
所以,在沒有增量資金入市的弱市行情中,新股的擴容對市場來說無疑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對大盤更是釜底抽薪。任何擴容都需要市場的支持,在目前行情弱不禁風的市態下,我們大家都有義務有責任來愛護這個市場!我們再次誠懇地呼吁有關方面,弱市少發股或不發股,也希望各大證券公司的投資銀行愛護市場,不要為了賺一點承銷費就拼命上新股——因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