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陳媛媛
按以往的經驗,每至歲末,“T族”公司都要上演一出出“保殼”悲喜劇。然而在經歷了九月的退市高潮和“三板全流通”方案的出臺后,2002年的冬天對“T族”公司來說,可能絕非“保殼”二字所能概括。
10月8日,ST中燕以跌停板報收;9日,還是跌停,這已經是ST中燕連續第四個跌停板了,處于退市倒計時中的ST中燕似乎在提前作出某種暗示。看來這只飽經風霜的“燕子”在經歷了“大股東提款機”、“燙手山芋”以及“德隆第四”等風風雨雨之后還是難以迎來絢麗的春光。
屯河入主中燕,重組方案流產,“搬家”方案通過
ST中燕的連續跌停始于9月26日。9月27日,ST中燕發布了追討第二大股東借款一審勝訴的公告,但隨之而來的依然是跌停。事實上,對ST中燕,其第一大股東新疆屯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顯然早已失去了耐心。
9月10日,中燕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公司第一大股東新疆屯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要求公司遷址的提案,同意將公司的注冊地址由北京市遷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正所謂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經過了入主中燕的紛擾之后,新疆屯河終于退而求其次,做出了搬遷的決定。畢竟屯河控股的“燕子”在新疆的天空還是能自由翱翔的。
為了解中燕遷址的情況,記者打電話到北京市經濟委員會,接電話的人客氣地告訴記者:“ST中燕是縣里的上市公司,應該歸縣里管。”當記者接通北京平谷區宣傳部新聞科詢問中燕公司的情況時,得到的回答是:“不歸我們管了,歸新疆了,其他情況不清楚。”而當記者將電話打到新疆烏魯木齊市政府辦公廳時,接電話的同志卻告訴記者:“如果他們(中燕)搬過來了應該告訴我們,可是現在我們這里沒有他們的信息。”看來“燙手山芋”果真燙手。
去年7月15日,ST中燕作為一個干凈的殼資源被新疆屯河相中,并最終以實現債權的方式攬入囊中。表面上來看,屯河入主中燕似乎是為了實現債權。然而屯河方面曾經表示,入主決定并非草率做出,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屯河集團副總經理(現中燕公司董事長)曾向媒體透露,入主ST中燕是公司從自身整體戰略出發而走出的第一步,隨著番茄醬、果蔬飲料等產業的發展以及產品出口規模的擴大,公司正日益由區域性向全國性、國際性企業發展,亟待拓展消費市場,公司控股ST中燕有利于開拓北京及其周邊巨大的消費市場。
然而,中燕問題的復雜程度實在超乎新疆屯河的想象,一邊是原中燕公司董事會的堅決抵抗,另一邊則是比預想的還糟糕的財務窟窿。一年以來發生的諸多變化令大股東新疆屯河身陷泥沼。先是股權轉讓時,屯河集團被指責為“不具備合法生效的條件”,隨后原董事會拒不參加新疆屯河作為法律承認的第一大股東兩度組織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負責交接的新任董事會發現辦公樓人去樓空,公司營業執照、印章等尚由原董事長持有,拒不交出。可以說自從屯河入主以后,有關股權、債權的糾紛就沒斷過。如若回顧中燕近兩年的重大事件公告就會發現,連篇累牘的都是跟訴訟相關的消息。
盡管如此,新建屯河一開始并沒有放棄其既定的重組方案,2002年2月6日,ST中燕股東大會通過了關于公司收購新疆屯河聚酯有限責任公司51%股權的議案。但是到了七月份,重組前景一下變得渺茫了。7月19日ST中燕公布了提示暫停上市風險公告,公告稱目前公司沒有任何經營業務,若今年繼續虧損,公司將因連續三年虧損而被暫停上市。公告同時稱鑒于公司目前歷史遺留問題太多,或有風險極大,賬面資產損失巨大且難以追回,加上自有資金緊張,銀行信貸困難,收購新疆屯河聚酯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交易實際上已無法完成。公司接受新疆屯河工貿有限公司、新疆屯河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解除有關收購新疆屯河聚酯股權合同及修訂協議的要求,終止上述股權轉讓交易。
有業內人士對此分析道:“顯然這只是光冕堂皇的書面解釋。以德隆的實力不可能存在資金方面的問題。反觀ST中燕的股權結構,大股東之間的矛盾沖突不言自明。”
三板全流通助屯河解套,重組固可喜退市也無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組前景暗淡的背景下,ST中燕卻從8月28日開始了持續兩周的上漲行情,從8月27日到9月13日,上證指數下跌了3%,而ST中燕卻逆市上漲了近20%,而后緊跟著就是大幅下挫,乃至出現連續4個跌停板,據西南證券的研究員分析,明顯有主力拉高出貨的跡象,但顯然只是部分出貨。
恰在此時,9月16日出臺了“退市公司重組后股份可全流通”的政策,使得新疆屯河在重組是否進行的問題上大大增加了回旋的余地。今年半年報之后,ST中燕調整后的每股凈資產僅為0.19元,如果中燕下市,新疆屯河將面臨很大風險,資產重組本是其必然要走的一步棋。如今屯河要么可以在難度不大的情況下,幫助ST中燕進行資產重組,要么干脆放棄重組,任其退市到三板市場。
為了解大股東新疆屯河關于重組ST中燕的態度,記者接通了新疆屯河集團證券部趙部長的電話。在一片嘈雜聲中,趙部長對記者的提問顯然沒有心理準備,以控股公司是新疆屯河公貿公司而自己并不清楚為由把皮球踢給了新疆屯河公貿公
司的劉先生。然而新疆屯河公貿公司的劉先生的回答卻是“收購的事是集團決定的,我們只是參與。”當記者于次日再次聯系到趙部長時,趙又以主持會議為借口避口不談,此后趙部長的電話記者就再也沒有接通。而ST中燕董秘馬德有在接到記者打來的詢問電話時態度也十分強硬,不等記者多問就匆忙掛掉了電話。
看來對重組問題,相關各方的確十分敏感。不過我們也可以幫屯河算一筆賬,當初屯河用5873萬元的成本收購了ST中燕4760萬股,每股成本僅為1.23元,大大低于中小投資者的購買價。即使中燕到三板的價格只是2元錢,屯河也能拿到3647萬元的收益。要是再憑新疆屯河的實力將其重組包裝甚至恢復上市,只恐怕贏利不扉了。而這一切對于把ST中燕遷回老家的新疆屯河集團來說可能更容易辦到。
如今留給ST中燕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了。按證監會有關規定,上市公司出現最近三年連續虧損,證券交易所應自公司公布年度報告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做出暫停其股票上市的決定。南方證券的顧捷峰告訴記者:“新疆屯河要想使ST中燕扭虧,目前只能通過資產置換把優質資產裝進來。如果讓ST中燕再去進行收購的話,優質資產的當年收益在會計上無法確認,只能從收購結束后的日期開始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