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封景
中外合資證券公司是當前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國內許多券商希望通過引進國外同業資本和技術的優勢,突破自身的發展瓶頸。然而,對于這種引入外資模式,記者最近在采訪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教授時,聽到了不同的見解。
《中國經營報》:繼中外合資基金之后,外資證券公司的進入目前成為業內討論的又一個熱點。業內一些人士認為,國家對于外資證券公司的進入有可能也仿造基金行業,出臺一個類似的《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你對此有何看法?
胡汝銀:我有一個基本的觀點,在金融服務領域,獨資的基金公司或證券公司的進入,比在嚴格限制條件下成立合資公司,對于我國金融服務業所起的帶動作用會更大。在實業領域我們已經看到了,最初先是采取合資的方式有條件地允許人家進來,現在外商獨資的企業已經越來越多,這是因為獨資公司的組織效率更高,組織摩擦更低。這種結果現在出現在實業領域,未來也會在金融服務領域出現。與其現在設置障礙限制外資獨資金融公司的進入,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放開市場,允許人家進來,縮短和節省產業組織轉型的時間。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獨資的外國證券公司進入中國所起到的行業推動作用,無法通過中外合資證券公司的形式實現嗎?
胡汝銀:中金公司就是前車之鑒。中金成立后與其母公司摩根斯坦利之間的沖撞和摩擦業內人所共知。中金公司與摩根斯坦利之間存在著直接的同業競爭關系,公司內部在許多方面由于雙方利益不完全一致,在財務安排、技術轉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礙,公司的品牌、運作效率大打折扣,對國內證券行業的推動作用并不特別明顯。
我不認為目前的證券行業比其他行業更加市場化,相反,我認為它比起其他行業更加不市場化,在這種情況下搞合資的話,前景就很難說了。合資雙方兩種體制,合資企業與中外股東之間的利益是有重大差異的,這種合資公司不可能發展成為國際一流的證券公司。同時,如果中方作為股東的證券公司必須拿出一塊業務出來合資,這家公司就會成為一家功能不全的證券公司,成為只有一只腳的鴨子,這種缺腿的鴨子也將喪失成為國際一流證券公司的機會。
目前國內證券等行業在知識、觀念、國際視野上,是非常需要外資同行進入帶動的,F在這個階段引入國際化的全資券商和允許外商收購內資證券公司也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需要在政策方面一開始就把最基本的制度、游戲規則理順,使今后中國證券業有一個較高的發展起點。
《中國經營報》:許多人擔心如果把外資金融公司放進來又不加限制的話,很可能會造成大批國內證券、基金公司被人家收購的結果,你認為如果形成這種局面,是否對國家經濟發展有利?
胡汝銀:我舉保險業的例子。我國保險業很早就引入了像友邦這樣的獨資保險公司。友邦保險的進入,大大推動了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這種推動是全方位、實質性的。對國內同行來說,友邦保險既是競爭者,也是示范者、教練和領路者。當然,只有引入的外資企業達到了一定的數量,才有可能形成一種最低限度的力量,推動整個國內市場的發展,單靠一家單槍匹馬的力量往往是不夠的。國外證券公司進入國內市場也是這個道理。
前些年韓國政府對國際投資者進入本國股權市場也規定了嚴格的低于51%的比例,當時沒有幾個外國人對它感興趣。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韓國在國內大規模產業兼并重組的同時,對外國投資者也放開了大門。這種結構性的改革對韓國在經濟危機后的復蘇,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舉韓國的例子是想說明,中國在金融服務業的開放步伐也應該更快一些,這沒有什么壞處。我們的證券公司被外國的公司收購了,也不是什么壞事情。
英國金融行業對外放開后,很多英國證券和其他金融公司被歐洲其他國家以及美國的公司收購掉了,但結果英國經濟倒退了嗎?沒有!相反倫敦因此能夠成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英國的經濟發展也受益匪淺。中國現在要建設世界一流的證券市場,就必須有世界一流的證券公司、一流的上市公司。
像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實際上都是和國外公司直接進入本土市場聯系在一起的,而不是靠其他的途徑,這個事情是很重要的。當然,比這個更重要的是我們本身的制度變革和制度建設。
《中國經營報》:最近國家出臺了有關上市公司收購兼并的兩個管理辦法,你認為兩個辦法的出臺對于國內證券市場的推動作用能到哪一步?
胡汝銀:這兩個管理辦法對于規范和推動公司收購兼并是有積極作用的,是一個很好的創新。但光有這些創新是不夠的,一些最基本的制度,如股權制度、國有資產的運作方式、投資者保護等,當前急需建立起來。這些基本制度不建立,我們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還等于是被束縛在一個鳥籠子里,收購兼并的管理辦法是有助于企業展翅飛翔的,但如果鳥籠子首先不打破,企業又憑什么高飛呢?這和我上面講的問題也有相同之處:不管是引入外資金融公司也好,外資收購也好,國內公司之間兼并也好,都涉及到一些最基本的制度安排,這些基本制度的落實與否是最為關鍵的。據我了解,如果國家在引入外資證券時仍要在股權等方
面加以限制,一些著名外資券商的積極性不會很高,這實際上抬高了人家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
《中國經營報》:這些分析是有說服力的,但我認為,允許外資證券公司尤其是大的外資證券公司在中國獨資經營還是應該極其慎重的,因為證券企業非同一般企業。
胡汝銀:我希望未來國家引入外資證券公司的政策和我的希望一致。
小資料:胡汝銀,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1988年和1992年兩度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著作獎;1997年起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是上海市政府特聘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