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少人關注的債券市場近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其一,上交所從本周一起對所有債券和回購的交易費率下降50%。其二,增加短期國債回購品種。其三,可能推出企業債短期回購交易。還有一個大的變化,就是中移動將發行80億元債券,這是迄今為止發行規模最大的一期企業債券。這一系列舉措表明,債券市場將面臨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會不會令股市失血呢?業內人士指出,投資者對此不必擔心。首
先,債券市場歷來就是機構的天下,鮮有中小投資者活躍其間。因為在利率多次下調的情況下,傭金卻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對大部分機構投資者而言,傭金幾乎不存在,在自家的席位交易就是了。但過高的交易費用卻將以投資為主的中小投資者逐步擠出債券市場,于是就出現了一個奇特的景象:在存續期大致相同的情況下,銀行的國債有人排隊買,而交易所里收益率略高的國債卻承接無力。如今交易費用的大幅下降,無疑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低風險資金介入債市,如數量龐大的銀行存款等。這可能會對機構投資者形成擠出效應,反而可能增加股市投資比例。其次,在增加短期回購品種后,一周5個交易日均有相應的回購交易品種,機構投資者調度資金頭寸將更加方便,令股市與債市間的資金流動更加通暢,機構參與股市短期投資的熱情可能升溫。最后,企業債短期回購交易一旦實施,從企業債券現有的規?,就可增加了100多億元的市場資金供給,這部分資金可能會進入股市。即使不進入股市而滯留債市,也可間接緩解相關機構的資金壓力。此次中移動發80億元債券,可能就是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一個信號,隨著企業債券規模的增大,市場資金供給也將隨之擴大。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在國債規模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企業債在短期內就大規模擴容,則可能對股市形成一定沖擊。
另外,管理層發展債市的系列舉措也給了投資者一條新的投資渠道,其中機會主要來自企業債券。在現階段,很多機構投資者之所以購買國債,同時看重的還有國債的融資能力。比如上周三上市的2002年記賬式13期國債,期限為15年,票面利率卻只有2.6%。機構投資者能長期忍受這樣的一個低回報嗎?事實上,存續期9年左右的國債到期收益就超過了2.6%,機構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直接導致該券上市后就跌破面值,新券不敗的神話也因此被打破。如果企業債能參與回購,相信理性投資者自會作出正確選擇,最近某些企業債的上漲就充分說明這一問題!(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