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文亮/文
提起創業板,2000年曾有許多人激情燃燒,2001年還有許多人充滿憧憬,然而在等待、再等待之后,眾多的企業終于在困惑中作出無聲的選擇。2002年,創業板的激情正散去,創業、創新、創業投資、創業板的鏈條似乎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
創業板的大戲遲遲不能上演,一些憋足了勁等待的企業開始轉向其它的舞臺。金蝶軟件于2001年2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用友軟件也于2001年5月在主板上市。它們的上市應該算是趕上了時機,因為當時創業板的熱度尚可,不少公司還在做著創業板的上市夢。
又過了一年,更多的公司開始重尋上市路徑。目前,迪馬股份等一批成長性好的公司已經成了主板或香港創業板的新貴。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許多原創業板公司都在等待發審會討論批準,或在券商的通道里排隊,能上市的算是幸運兒。株洲時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曾經參加深交所的第一期創業企業培訓班,現在這家公司已經通過發審會討論批準,發行新股指日可待。該公司董秘對記者說,一年多前還在策劃上創業板,而現在主板已經通過發審會討論批準,真是想不到。但是他堅稱深交所的培訓給企業上了資本市場的第一課。
像時代新材這樣的公司正在增多。西安一家民企老總說,企業沒有別的選擇,盡管對創業板仍充滿著希望,但現在主要做主板上市的準備。
更多的企業只能等待,因為受企業規模與融資量的限制,現在券商對它們不是很感興趣了。雖然有的公司夠格上主板條件,但券商不愿意推薦,因為融資量少,券商的傭金收入就少,在通道有限的情況下,券商當然會讓規模大的公司先上。長沙一位原擬上創業板的公司老總坦承,證券公司的投行人員已經撤出去了,公司上市將遙遙無期。
現在,券商的創業板投行小組早已沒了蹤影,證券界也很少再侃創業板。日前,由深圳創投公會、廣州風險投資促進會、湖北創業投資公會等單位聯合調查顯示,2002年上半年國內創投規模同比下降2/3,新設創投機構大幅減少。
另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中國創業投資機構為46家,1999年增至79家,而2000年大幅增至162家,2001年新增創投卻不到20家,2002年新增創投機構更是寥寥。顯然,創投公司數量的增減曲線與創業板的熱情度呈正比。創業投資與創業板同此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