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使用基礎分析的朋友,巴菲特或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證。在收購華盛頓郵電公司的問題上,他曾舉例說,如果用8000萬美元收購一家公司價值4億美元,那么當收購價格變成4000萬美元以后,將更具有投資價值。以上的觀點明顯具有“肯定”的思維邏輯,這正是前面提到的使用基礎分析的投資人的特征:如果認定一項投資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那么當價格出現調整后,安全邊際變得更大,投資人將不會承認自己前面的決策失誤是一致的。
巴菲特先生成功,關鍵在于他具有的特殊品質。一次游戲中,與巴菲特在一起的高爾夫球友們決定同他打一個賭。他們認為巴菲特在三天戶外運動中,一桿進洞的成績為零。如果他輸了,只需要付出10美元;而如果他贏了,將可以獲得20000美元。其他人都接受了這個建議,但巴菲特先生拒絕了。他說:“如果你不學會在小的事情上約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會受內心的約束。”
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持“簡單肯定”思維模式的投資人很難做到的,而巴菲特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2001年,他的伯克希爾公司營業收入為376億美元,比2000年上升了11%,但利潤下降了76%,僅為7.95億美元,公司實際存在著4700萬美元的營業虧損。其中“9·11事件”造成了公司旗下的通用再保險公司超過24億美元的直接損失。除了再保險公司的損失外,可口可樂和美國運通公司的股價下跌,也對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但公司旗下的一家地毯公司、一家絕緣材料公司和一家油漆公司共創造了6.59億美元的利潤。
在致股東的公開信中,巴菲特為兩件事表示了歉意。其中:1、旗下的德克斯特鞋業公司出現了4620萬美元的稅前虧損;2、“9·11”造成了旗下全美最大的通用再保險公司超過24億美元的直接損失。
關于再保險,巴菲特一直認為:“超級災難承保業務是所有保險業務中波動最大的一種。由于真正的災難極少發生,再保險業務會在多數年份里可以預期較大幅度的利潤——偶爾也會出現較大的損失。但是你必須明白,在超級災難業務中,最可怕的年份不是可能發生災難,而是肯定會發生,惟一的問題是什么時間發生!”
事件發生后,巴菲特承認:自然災難會不時發生,但保險商未能對人為造成的大災難收取足夠的保費是不明智的。自己違反了“諾亞準則”:光預報大雨是不夠的,還要在大雨來臨前建好方舟。
類似“9·11”對公司的影響,巴菲特先生是有準備的。但出現問題后,他依舊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在伯克希爾公司從紡織業退出、以及巴菲特拯救所羅門公司等事件中得到印證。
對于自己的投資風格,巴菲特先生認為可以用棒球擊球手的擊球過程來說明。美國一位很著名的棒球擊球手曾將擊球區域分為77塊小格子,每塊小格子只有棒球那樣大。當球落在“最佳”的方格里,揮棒擊球,這將獲得好成績;如果球落在“最差”方格里,即使是最好的擊球手,也只能擊出一般的成績。但巴菲特說:“我們不必像擊球手一樣面臨三振出局的風險,也許每個投資人一生只有20次決策機會,這將會迫使你尋求最好的投資決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最后的答案是通過排除法得到的。這是分析過程中經常被使用的邏輯技巧。如果我們可以排除所有的錯誤答案,剩下的無論多么不可能都將是正確的。這就是辯證法中“否定之否定”的道理。而巴菲特先生的思維方式并不是“簡單肯定”的思維邏輯分析,而是通過“否定之否定”的思維邏輯達到最后“肯定”的。
對于巴菲特先生的投資技巧,我們可以看到的原則包括:反映理性的管理原則;反映企業內在價值的財務原則;反映企業基本情況的企業原則;反映價值規律的市場原則等。閱讀這些原則,對每位渴望成功的投資人都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隱藏在這些原則背后的思維邏輯。
假如一家公司的資本產生了高額回報,管理者的職責是將這些收益重新投入公司使股民受益。然而,如果收益不能以高比率進行再投資,管理者可以有三項選擇:1、忽略這個問題,繼續進行低于平均比率的再投資;2、購買成長股;3、將錢返還給股民使他們可能有機會將錢投在高比率的其他地方。按巴菲特的觀點,只有一種選擇是明智的,那就是第三種選擇。
這是巴菲特關于理性管理原則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的判斷,應用的思維邏輯分析過程其實是這樣的:如果管理層選擇前兩種方案,將被認為是“不理性”的;只有管理層選擇了第三種方案,才被認為是“理性”的。這個表面上“肯定”的回答,卻是通過“否定之否定”達到的。
“9·11”對保險業造成的只是一次性損失。而在“9·11”后,整個保險業可能得到重振。保費將普遍提高,其中再保險的價格將提高30%。同樣,巴菲特也并不會因這次意外事件而沉默。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也正像巴菲特先生所說的:災難(損失)總是要來的,關鍵的并不是在什么時間發生,而是它發生了,對我們怎樣……(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