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企業與經濟發展研究所 李志林(忠言)博士
中國股市從2001年6月2245點開跌,跌破1341~2245點牛市升幅的1/2位(即1800點),進入熊市已有一年多了。市場的持續低迷,雖使中國股民信心喪失,活得很累,但是,相當的多人并沒有泯滅對牛市的期盼,管理層今年來推出種種利好舉措,又何嘗不想讓中國股市像中國經濟那樣保持“!睔,步入穩定健康發展的軌道。
然而這一切都事與愿違。那么,中國股市何時才能由“熊”轉“!蹦?
首先,對中國股市“新興階段不可跨越”應有正確的認識。
中國股市至今只有10年的歷史,僅屬新興股市的起步階段。按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0年、20年、50年不夠”、“堅持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觀點,中國股市的新興階段照理至少應該有二三十年時間吧。然而,自2001年出了中科創業、億安科技、銀廣夏、藍田事件后,某些“海歸”人士提出:“股市的標準只有一個,只能按國際標準來整頓中國股市,而不能有什么中國特色”;又有人認為“中國股市應擠泡沫,向國際成熟股市20倍市盈率看齊”;更有人極端地主張,對新興的中國股市應該“推倒重來”。
眼下的中國股市恰如一個還沒發育的10歲的小孩,卻強行規定他必須像老年人那樣,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然后去公園打太極拳。試問,這樣的小孩能長得大嗎?現中國股市幾成死市,癥結就在這里。
我以為,中國股市若想重新活躍的話,必須按照周小川主席幾個月前提出的“中國股市的新興階段可以縮短,但不可跨躍”的主張,實事求是地制定與“新興階段”相適應的股市政策,包括建立做市商制度,允許做莊;提倡成立規范的私募基金;允許適當高的市盈率;形成財富效應,吸引廣大投資者入市;擴容有度,少發大盤股;正確評價虛擬經濟,鼓勵企業投資股票股權等等,在加強對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擊操縱市場行為的前提下,努力創造一個寬松的股市環境。
其次,應理直氣壯地提出股市“穩中有漲,漲幅有限”的口號,提升廣大投資者的信心。
記得前幾年,著名市場人士盧克群在各報頭版發表的權威文章中提出的“穩中有漲,漲幅有限”的口號,曾得到了市場各方面廣泛認同,對中國股市的穩定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這兩年,盡管管理層在股市低迷時,一而再、再而三地發布了十多項利好,以期穩定股市,卻收效甚微。我以為,原因就在于不敢理直氣壯地講。我時常在想,既然中國經濟增長得那么快,而股市又是經濟的晴雨表,為什么管理層卻連“穩中有漲,漲幅有限”的話都諱莫如深呢?這說明,管理層對供求平衡把握不當,連對拉平陽線都沒把握,那么,又有多少投資者敢去做多呢?試想,如果管理層敢講“中國股市穩中有漲,漲幅有限”,若達不到此目標,哪怕停止擴容也在所不惜,那么,中國股市就不可能持續低迷了。近日報上稱,“美國道指創4年新低,納指創6年新低”,“英國倫敦股指創7年新低”,殊不知,目前上證綜指已回到了10年前的1993年了,深成指只及1997年時的一半,這種局面難道與“與時俱進”的中國經濟相稱嗎?股市能由“熊”轉“!眴?有關方面能熟視無睹嗎?
再次,金融業應由目前的分業經營轉為混業經營,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由于中國金融業中銀行與證券一直是分業經營,而資金的逐利性決定了在股市低迷時,銀行資金必然通過各種形式進入證券市場。事實上,過去10年,每一輪“熊”轉“牛”或“!鞭D“熊”,都是與銀行資金進入或退出證券市場密切相關的。金融分業經營,使中國股市付出了“熊”長“!倍獭⒆璧K經濟發展的極其沉重的代價。盡管央行行長戴相龍從今年年初起就一再表態“央行支持資本市場發展”,但因受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限制,至今難有作為,流于口號。在我看來,中國股市想重返牛市,按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要求,實現金融業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的轉變是不可或缺的。
可喜的是,目前中國金融業已經出現混業經營的趨勢。例如,銀證轉賬和銀證通的出現,銀行銷售開放式基金、證券公司銷售保險以及某些機構正在籌備建設的金融控制公司等;在基金業,基金規模已擴大到64家、1200億,占股市總市值8%;金融業制度創新正在加快,QFII、CDR進展較快;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和中外合資券商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社;、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的入市已提上議事日程。雖然目前尚未正式確定金融業混合經營的政策,但是,銀行資金合規地進入股市是必由之路,其對證券市場的作用,決不是繼續大量成立基金吸收散戶的錢所能代替的。我相信,在明年春天的大政府換屆后,金融業混業經營將會有真正的突破。
基于上述,目前對于中國股市的低迷雖不必過于悲觀絕望,但絕無短期內見“!钡睦碛,最好的辦法是靜觀以上三個障礙能否排除,以及如何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