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本周各大財經媒體都紛紛報道了中國證券業協會關于改進代辦股份轉讓的通知,這一通知將退市公司列入代辦轉讓的試點范圍,允許退市公司重組后可以全流通。
由于涉及全流通這一敏感話題,市場反應強烈。連續幾天滬深大盤連連下挫,ST公司
更是雪上加霜。
在證券業協會的通知中,有4條鼓勵退市公司重組的措施,分別是有能力進行資產重組的退市公司重組后允許公司全部股份在三板流通,無法重組的退市公司在股權置換后承接退市公司流通股的新公司進入股價轉讓系統,其股份實行全流通。對非流通股采取分年度解凍流通的辦法,同時資產質量和財務指標較好的可以實行每周5天連續競價交易。
此外,退市公司重組后要想實現股份全流通還必須達到一定的條件,證券業協會要求,如果是大股東自己進行資產重組的退市公司,重組后公司凈利潤和凈資產必須為正值,而且最近年度財務報告沒有被注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拒絕發表意見。
如果是以股權置換承接退市公司流通股的新掛牌公司,除了凈利潤為正外還要求會計年度經審計的股東權益不低于注冊資本。
從這個條件看,全流通要求還是比較低的,此規定更深層次的用意恐怕還是證券業協會想吸引一些有實力的機構投資者來為這些退市的上市公司進行重組。允許這些公司的非流通股未來能夠流通主要是彌補重組方的成本。特別是對于有實力的公司,通過對退市公司資產重組或與退市公司流通股股權置換允許其股份全流通,可增強其借助退市公司重組的積極性。
一年以來,隨著主板市場取消PT制度、ST股票實行新的退市辦法后,三板市場的功能定位日益受到了市場人士的關注,隨著半年報公布的結束,一批ST股票將會進入三板市場,所以鼓勵退市公司重組的新舉措一出臺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剛剛退市的ST九州、ST鞍一工以及此前已經退市的PT粵金曼、PT中浩、PT南洋經過努力后客觀上大都能達到要求,不久之后這些公司可能會紛紛在三板市場上全流通。隨著滬深兩市ST股全線跌停,表明主板市場現有ST公司“殼價值”因此大幅貶值,重組成本比退市公司要高得多。
由于管理層鼓勵對退市公司重組,重組完成后允許在三板市場全流通,這無疑會吸引一些鐘情于重組概念的資金轉戰退市公司,助長三板市場的投機氣氛,到時候三板的火爆可能會超出市場的想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措施的出臺,還可能會引起A股股價定位下行,其原因在于政策中可以分批進行全流通,這引起市場對前期國有股減持和股票進行全流通的想象空間,這將又一次全面打擊A股市場。措施出臺后連續3天滬深兩市單邊下跌并創下了“6·24”行情以來的新低,市場出現了對此消息的恐慌性反應。
今后眾多的退市公司轉戰到三板全流通,已經被市場淡忘了的國有股減持又一次引起關注,既然在主板市場難以減持,那么會不會換一種方式通過三板市場繼續呢?未來三板是否成為國有股減持的“試驗田”呢?新措施的出臺還使不少投資者認為是不是主板市場全流通也有了眉目。
對于這種擔心,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反復強調,股份轉讓系統的退市公司資產重組后全流通與主板上市公司的股份流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至于主板市場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流通問題,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考慮。短期看來,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存在。
不管怎樣,在中國證券市場處于歷史結構性的調整階段,管理層出臺這樣的政策是值得注意的,此次政策引發的深刻影響還有待時間的證實。
《國際金融報》(2002年09月20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