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浙江證券易主,對于浙江省政府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壯士斷腕
李揚
六載沉浮,幾歷滄桑,從百般阻撓到大開綠燈,浙江省政府在浙江證券重組問題上的態度轉變,實在耐人尋味。
多少無奈
浙江證券新任董事長李華強8月2日在浙江證券公司領導干部會議上說:“……一定要樹立好我們的目標,未來我們肯定要更名,更名為‘方正證券’。方正證券本身就是一個全國的概念乃至于世界的概念。方正證券這個詞含金量很高,只要我們更名為方正證券,就完全擺脫了一種地方性券商的概念……”
這番話無疑是北大方正將整合浙江證券的一個強烈信號,據北大方正人士透露,更名之外,浙江證券極有可能在增資擴股的基礎上遷址上海,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達到北大方正在證券市場上多元經營的目標。
浙江政府豈能甘心,一旦更名遷址,將使本省痛失一塊寶貴資源,這對金融企業凋零、券商實力薄弱的浙江來說,實際上是金融資產的嚴重流失。但在市場規律面前,也只能無奈地垂首。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四年前,浙江省政府正是為了不讓省內優質金融資產外流,而否決了浙江證券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增資擴股方案,從而使浙江證券痛失改變命運的歷史機遇。但如今,該發生的總要發生,該流失的總要流失,而且是更徹底的流失。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如今,浙江省政府終于懂得,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與其桎梏企業發展的腳步,不如讓他們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于是,長期以來占有主導地位的本位主義開始松動——“面對撲面而來的競爭態勢,增強實力,加快發展,既是浙江省金融機構迫切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也是地方政府需要著力支持和引導的重點。”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國平如是說。
轉型時期
其實,豈止是歷經風波的浙江證券,浙江的其他券商及金融機構,都正面臨一個歷史的轉型時期,迫切需要在重組模式上有所突破。如今的浙江省,已沒有一家正式通過審批的綜合類券商。包括浙江證券在內,目前浙江僅剩下5家地方性券商,即金通、金信、浙江證券、浙江財政證券、天和證券,這些券商注冊資本都在10億以下,去年90%以上的利潤來自經紀業務。與此同時,浙江省卻擁有著60家上市公司,還有117家擬上市公司,兩相比較,多少有些令人扼腕嘆息。
浙江證券易主的同時,浙江的其他幾家也正在或剛剛經歷著各種規模的重組。金通、金信、天和,最近都在信托業整頓的大背景下完成了重組,但從股權結構的變化分析,大多沒有實質性進展。如正在重組之中的浙江財政證券公司,原先就是浙江財務開發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浙江財政廳握有這家財務開發公司100%的股權,目前它正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架構重組,重組后的新公司暫定名為浙江財通證券。據悉,經過此次重組后,其注冊資本將從2億增至5億,而浙江省財政廳仍將通過財務開發公司擁有90%以上的絕對控股權。
一位浙江證券業內人士的話語,可以描述浙江省證券機構普遍面臨的困境:“浙江的地方證券公司一般都由國家直接或間接控股,屬于政府直接領導,證券公司領導一般都由政府委派或任命。由于浙江省從人均收入等方面來說比其他省份相對富裕,大部分券商領導缺乏窮則思變的動力。對這些個人來說,往往是認為自己的行政地位提不提升沒有太大的關系,但如果改革不成功或是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平衡,倒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位置,所以面對變革,多裹足不前。”證券業如此,整個浙江省地方金融業也一樣與其金融潛力難符。
金融是中國入世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浙江注定要發生比以往更加激烈的金融競爭。但是,浙江地方金融機構目前普遍存在著規模較小、管理薄弱、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大量的資金通過省外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輸出,地方金融機構的羸弱使得浙江省政府對此顯得有心無力,這樣的局面,對于人均收入全國排名第三、GDP總量全國排名第四、經濟總量全國排名第五的浙江省來說,不免令人難堪。
壯士斷腕
幸而,浙江省政府已及時調整思路,開始將“走出去”定位為突破金融瓶頸的第一步。此番浙江證券易主,對于浙江省政府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壯士斷腕,也開了引入民企股東來主動改善原有企業治理結構的先河。
8月28日、29日,由浙江省政府搭臺的一場名為“浙江省地方金融國際合作推介會”的交流會在杭州召開。這是繼7月初傳出浙江8家城市商業銀行聯袂宣布歡迎優秀民營企業入股的消息之后,浙江金融界又一次引人注目的行動。浙江省政府通過這場推介會,隆重表達了歡迎省外金融機構通過參股、控股、并購和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參與浙江地方金融證券行業的愿望。有人將浙江的此次推介會解讀為浙江政府向地方金融機構揮舞手術刀的一個姿態。
種種跡象顯示,浙江省政府已經重新考慮解決好自身的定位問題,既不能越位,也不要缺位,在地方金融的運行管理中,出演一個有遠見的監管、調控角色,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