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做多動力為何遲遲不能凝聚?平安證券研究所最新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市場股價結構出現了畸形的"膠著"狀態,即股價間差距過小,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部分股票上漲空間。
報告分析認為,目前股價間差距不大。以2002年9月3日收盤計,滬深兩市1183家上市公司的算術平均股價為11.73元。從股票價格分布看,出現"兩頭少、中間多"的狀態。其中,8元
至14元的股票家數達到687家,占到上市公司總家數的58.08%。
績優股與績劣股的市場定位并不明顯,高價股并非由績優股構成。統計發現,9月3日滬深兩市有44只股票價格高于20元。其中,今年公司上半年每股收益在0.20元之上有17只,績劣股占12只,績平股占15只。
統計發現,績優股與績劣股間的差價較小。以9月3日收盤為例,上半年每股收益在0.20至0.30元之間的106家績優上市公司的算術平均股價為13.79元;中期虧損的173家上市公司的算術平均股價為9.66元。前者僅僅較后者高出42.76%。
報告據此認為,目前場內的這種股價結構體系,限制了做多動能的發揮,導致市場盈利機會與盈利空間不能有效吸引場外的投資者,致使在缺乏場外資金加盟的情況下,市場整體呈現一種暴跌后缺乏向上發展的態勢。
報告稱,要改變目前的股價結構必須依靠一波突破性行情來解決。如股指向下拓展空間,則績劣股板塊的市場定位偏高的現象將得到有效扭轉;如股指向上突破,則部分行業或價值型股票則有可能向上拓展空間。當然,目前的情況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合理、可行的中長期投資策略:排除炒作過度的股票后,選擇基本面較好、但股價仍較低的作為投資品種。
(記者謝潞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