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菲娜 鄒建鋒
在8月底舉行的浙江省地方金融國際合作推介會上,浙江民企再次被作為主角推向了境外金融機構。浙江省上市辦主任丁敏哲在會上當場放言:將通過3至5年的努力,使浙江的上市公司數量翻一番,要使之與浙江的經濟地位相適應。
的確,浙江民企這兩年在資本市場上的良好表現對浙江經濟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這也是當地政府今后要著力打造以民企為重點的“浙江板塊”的原因,也正因為是民企的原因,很多企業由于上不了國內A股,故而爭相繞道奔赴海外融資,引發了一股海外上市熱潮。
然而,海外是否就一定是資本的天堂?當一家公司離開生養它的“故鄉”遠走他鄉之時,當初出走的不得已可以衍生出一連串市場上的“不得意”。
作為在香港發行H股的首家大陸民營企業,坐落在紹興楊汛橋鎮的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曾經在國內媒體上風光了一把。但就在此次會議結束后不久,浙江玻璃傳出股價大跌的消息。實際上,浙江玻璃在去年12月10日上市后就一直上升乏力,上市首日只微漲5%左右。在發行價(2.96港元)附近盤整一段時間后,于上市后第四天(12月13日)跌破發行價,其后股價雖有反彈,但總體上呈現逐級下行之勢。而有專家認為,最讓人頭疼的還是,因一家企業而引發的全線下跌將會使得內地上市民企成為“一損俱損”的聯動板塊,而且,投資者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將大大降低對上市民企的市場價格定位。
這則消息動搖了眾多想去海外上市的浙江民企老總們的心。杭州有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網絡公司本打算明年就到境外上市融資,然而,最近他們卻有些望而卻步了。該公司老總對記者說:“到海外上市首先需要一大筆上市費,在美國納斯達克融資成本一般約占融資額的10%以上,在香港更是高達20%以上。即使在香港創業板費用一般也要達到10%-15%。而在國內主板上市,融資成本一般約占融資額的5%左右。海外上市對于浙江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的民企來說,是否是一條真正的‘羅馬大道’?浙江本身也是個資本輸出大省,民間資金十分充裕,這些資金閑置著不用,反而還要繞道海外融資,這是否又是個好現象?加上近段時間以來,眾多海外資本市場連續低迷,市場上的浙江民企又頻頻傳出負面消息,使得投資者和想上市的企業都信心下挫,我們公司本來都已經交了上市訂金,現在看來,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根據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一份關于“上半年浙江省經濟金融形勢分析”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浙江新增存款1349億元,同比增長24.1%。截止到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10166.2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繼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后第五個存款總量超萬億的省份。
“增量、增幅都達到全國第一,說明浙江的金融力量的確漲幅驚人。”浙江省一位金融專家對記者說:“到今年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487.3億元,將近3000億的存貸款余額差額仍然告訴我們浙江的閑置資金有多充裕。”
對此,浙江省政府上市辦副主任顏春友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浙江省民間游資的確異常充裕,但卻不可能直接進入企業,其中需通過銀行存款貸款等多道彎,現在中小企業到銀行直接貸款還存在難度,一次兩次或許可以,但企業發展需要長期融資,這就是銀行所不能代替資本市場的主要原因。證券市場的資源優勢就是能解決企業的發展和持續發展的問題。
顏春友說,現在境內上市的費用和收費比例也在提高,與境外上市相差已不是很大。到香港上市比較容易,可以不受時間、數量的限制,數量多、頻率高了以后,整個籌資成本就會下降,這對企業也有誘惑力。企業到香港上市的費用雖然高,但服務特別好。政府鼓勵浙江民企到香港的資本市場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它們能與國際市場接軌,按照國際慣例,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構建公司管理模式,使企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可,從而能夠參與國際競爭行列,開拓國際市場。
“浙江玻璃的股價下跌與今年整個行業集體滑坡有關,當然,也離不開公司內部原因像關聯交易等問題。內地民企作為香港股市的新客,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對其的認知還處于初始階段,要建立深度信任感,必須靠上市民企長期勤勉經營和對社會公眾股東的誠信。”浙江省政府上市辦上市公司處副處長蔣瀟華告訴記者:“這就給境外上市的企業和等著上市的企業經營者都敲了個警鐘,不要以為上了市,有了高額認購,和比較好的市場表現,就放松了,還需要抱著時時刻刻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對國際資本市場和國際投資者做出很好的判斷,制定出一個好的企業戰略。當然,作為政府來說,今后將加強這方面把關,嚴格按照業績好、具有成長性、誠信為本這三條原則來選擇企業上市。”
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汪煒副教授認為,民企上市,是在內地二板不會于短期內推出,主板市場企業排隊擁擠的情況下進行的,從一開始就有“孤注一擲”的感覺。實際上,相當多的民企對境外上市規則不了解,境外上市規范性要求高,即便是上市以后仍然要受諸多制約,要按照境外市場規則改造民企也并非易事。比方說,上市的一個作用是為了產權清晰化,避免股權過度集中,分散企業經營風險。但許多民企為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故意設置了模糊股權結構。境外上市對公司的管理和財務要求以及對企業透明度要求都很高,許多民企在這方面的歷史記錄都很差,習慣也很難一下子改過來,制約了上市公司的發展。另外,許多企業在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等方面觀念不強,這從一些上市公司的“抽水”案例中就可以看出來。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質量高、效益好、負債率低的浙江民企對上市不感興趣,有些企業即便有20億元的規模也不談上市。溫州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就曾經表示不愿上市。短時間來看,浙江民企海外上市真的還需慎重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