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壟斷標準,業內專家測算,基金年收益率需達8.5%以上時,投資人收益才可能高于同期銀行儲蓄
本報記者杜亮
基金凈資產規模首破1000億元;單月成立的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10只基金以不同形
式亮相——或完成募集、或正在發行、或宣布準備發行。2002年8月,中國的基金市場刮起了一場擴容風暴。
新基金的發行固然可以給基金管理者提供新的利潤空間,然而這場風暴給基金管理公司帶來的并不完全是亢奮。在市場規模急劇擴大的同時,基金發行競爭也愈演愈烈,基金業長期形成的費率堅冰正在悄然瓦解。
《財經時報》獲知,9月即將發行的華夏債券基金管理費將定在0.6%左右,而目前正在發行的南方寶元債券基金管理費是0.75%。盡管由于前者是純債券基金,運營成本要比含有股票投資的后者低,但對于大部分股票投資型基金1.5%的管理費率來說,依然會構成一定的沖擊。而將來更具消極投資色彩的指數基金的推出,可能會把管理費率壓得更低。
“競爭壓力變得越來越大,看來管理費下調是遲早的事。”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基金管理利潤有多大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的固定收益主要來源于管理費收入,開放式基金還包括了申購和贖回的費用。目前在市場上運營的50多只基金,除了基金普豐、基金景富、基金興和三只優化指數型基金的管理費是1.25%,其他基金的管理費都是按1.5%收取。
不管市場行情和基金業績怎樣,一只基金每年1.5%的管理費是雷打不動。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數量越多,規模越大,收取的管理費就越多。
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為例,旗下五只基金,基金資產規模近100億元。按1.5%的管理費率,每年的固定收益達1.5億元。而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的注冊資本為1億元,即使考慮運營成本的因素,其資本利潤率可達100%以上。
“在理想情況下,一年就可以收回投資。”證券投資基金專家王連洲說,“這個行業的利潤率確實太高了。”
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管理公司爭先恐后地發行新基金就不足為怪了。
學者質疑壟斷收費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曉求從基金投資者的角度,對于基金收費過高提出了質疑,并呼吁改變現有的固定收費價格體系。他在上周末(8月24日)舉行一次研討會上發表了上述觀點。
吳以當前漸成市場主流的開放式基金為例算了一筆賬:一只基金每年1.5%的管理費率加上1.5%申購費率和0.5%的贖回費率,投資者實際承擔的成本可達到3.5%。如果算上一年期銀行定期儲蓄近2%的利息,投資者的機會成本要上升到5.5%。而開放式基金作為風險資產風險溢價成本大致在3%左右。這樣算來,當一只開放式基金只有年收益率達到8.5%以上時,投資者買基金才比把錢存在銀行劃算。這樣的投資成本顯然太高。
吳的此番發言在基金管理公司內部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吳曉求的算法存在一定誤差,因為基金作為一種長期投資工具,并不提倡投資者頻繁的申購和贖回,1.5%申購費率和0.5%的贖回費率應該平攤到三年時間里。這樣,一年的申購和贖回的成本就下降到0.7%左右。
此外,開放式基金是一種流動性資產,投資者可以隨時贖回基金份額,而一年期存款如果中間取出,利率和0.72%的活期存款是一樣的。因此,投資于基金的機會成本就達不到2%,而1.8%是比較正確的結果。這樣算下來,年收益率底線應該在7%左右。
他表示,就目前的市場行情看,到年底,基金今年的收益率達到10%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因此,對于穩健的投資者來說,選擇基金還是比較可靠的。
基金公司應讓利于民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中心理事長王連洲認為,1.5%管理費率在基金市場建立的初期扶持這個行業的發展是必要的。但在基金市場急劇擴張的今天,仍然維持這個費率標準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特別是在目前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基金管理人應該考慮讓利于民,以提高投資者對這個行業的信心。削減基金業的壟斷利潤,一方面對投資者有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提高管理水平,這樣那些技術高、業績好的公司才會脫穎而出,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目前,一些開放式基金在認購和申購費率上采用了比較靈活的策略,但這更多地被當成基金發行的一種促銷手段。相比而言,管理費率的浮動才具有實質意義。王連洲認為,管理費的收取標準應該與基金的業績掛鉤。如果一只基金的業績不好,基金管理公司應該主動下調管理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