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關于證券投資基金的話題很多,其中重要的有兩條,一是幾經修改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草案)在8月23日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二是基金的凈資產總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對于前者,筆者理解為規范,對于后者,可理解為發展。
基金發展的速度令人驚嘆,從1998年至今,不到5年功夫,證券投資基金就達到了如此規模,這大大改善了證券市場的投資結構,也使基金成為證券市場中日益重要的角色。基金
業的快速發展,固然與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順應證券市場發展潮流有重要關系,但基金規模的快速擴張,筆者認為與三個變化有關:一是基金類型的變化。封閉式基金向開放式基金的轉變,吸引了銀行存款或者說在二級市場以外的資金,對促進基金規模擴張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初期只能在某家銀行銷售的開放式基金,現在不僅可以在多家銀行的網點銷售,而且還可以在多家證券公司的網點進行銷售,積聚資金的能力自然大幅增強。二是基金管理公司不斷推出新的投資品種,以滿足不同投資人的需求。我們注意到,以往的證券投資基金其重點投資方向是股票,但現在,南方寶元債券型基金已開始銷售,這對于那些在保值前提下追求增值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三是基金管理公司的觀念出現了變化。在以往,由于種種原因,基金管理公司或者說基金經理與投資者似乎有一堵墻,兩者之間缺乏交流。而現在,基金管理公司與投資者的交流日益增多,基金經理也開始走上前臺,將自己的投資理念向潛在的投資者推銷,這使投資者有更多機會了解基金,也增強了投資者的信任感。
基金業適應市場的舉措,為其發展贏得了時間。但基金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基金管理公司數量有限,在基金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的資金管理規模迅速增長。不少投資者擔心,同時管理著多家基金的基金公司,如何協調各基金的運作,以及如何保障各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此外,資金量越來越大的基金,如何規避風險,也成為投資者日益重視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基金業將可能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