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0日,在已發布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55家公司在去年同期盈利較為豐厚的情況下,今年業績下滑,凈利潤出現負值。其中,有29家公司亮起了首虧的"紅燈",如有研硅谷、民豐農化、中核科技、愛建股份等等。盡管這些上市公司的情況各不相同,但它們滑落到虧損行列的經歷卻有一些相似之處。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中期首次虧損的公司相比去年同期而言,虧損幅度都比較大。以深
圳方大為例,2001年中期公司還盈利3752萬元,而今年同期凈利潤卻虧損4294萬元,利潤減少8046萬元。類似的還有愛建股份,去年中期凈利潤6987萬元,今年同期凈利潤則虧損7749萬元。此外,浙江廣廈虧損3093萬元,利潤減少6519萬元;吉林炭素虧損2787萬元,利潤減少4569萬元。
分析首虧公司的行業分布發現,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行業、農林牧漁業、信息技術業等四大行業集中了15家公司,占首虧公司總數的51.7%。而剩下的近一半公司零星分布于其它十幾個行業,呈現明顯的行業分布差異。
半年報顯示,化學制品制造業由于供求失衡,去年價格大幅走低,出現成本價格倒掛。今年上半年,整個化工市場尤其是氯堿化工產品競爭仍然激烈,由此導致民豐農化、江蘇索普等公司生產經營面臨考驗,并出現虧損。民豐農化在半年報中就稱,"公司主產品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滑,生產總量下降,銷售收入減少,效益大幅下降"。受全球IT行業衰退的影響,國能集團上半年虧損555萬元;華東電腦則虧損1665萬元。電力行業中,樂山電力中期凈利潤-1891萬元,同比減少2927萬元。主要是由于售電均價的下降,使凈收益下降,另外,實施農電體制改革后導致工資費用上升也是原因。此外,還有歲寶熱電等,凈利潤也呈現了負值。
綜觀這批首虧公司的虧損原因,各家公司自然是"各持己見",但具體分析卻發現不外乎都是一些外部原因。如"由于體制改革的影響";"受到了WTO的沖擊";"由于行業周期,市場不景氣"等等。
從行業上看,一些行業性虧損并非特例。因為我國許多行業的技術產品包括一些朝陽產業,都不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優勢,因而先天就不具有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講,一些老明星企業業績的迅速下滑甚至"變臉"將不會令人驚奇,甚至有可能會成為趨勢。再比如,不少公司以往靠投資收益支撐"門面",但投資收益往往具有不可持續性。一旦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的投資收益不復存在,公司自然跨入虧損行列。
(朱瑾 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