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錢琪北京報道) 由上證180指數延伸而來的話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另一種簡寫ETFs)一時間的沸沸揚揚,上交所受寵若驚:原來市場積蓄的創新動能是如此強烈,給個火星就能燎原。僅從目前公開披露以上證180指數為擬合對象的指數基金,已經開發完畢或正在設計研究當中的就有華安、天同、鵬華、易方達、華廈等基金公司。
但問題的焦點在于這些公司到底是在為上交所鼓掌,還是在為金融創新喝彩。
ETF:我為誰狂
與年初預期不同的是:代替中華統一指數,上交所推出的是上證180指數。雖然在上交所的包裝論證下極盡其美,但與統一指數的預期相比,仍差欠火候。在證監會強調統一指數的推出要市場化的指導思路下,一直呼聲較高的上交所三緘其口。關于統一指數的設計和研究同時在做的就有上交所、深交所、中信證券、銀河證券、清華大學等研究機構。上交所先期推出上證180指數,也不失以退為進的良策,至少讓深交所本欲推出的深證120指數生生又咽了回去,深交所痛則思變,著力促動其下屬巨潮公司研究統一指數。可惜統一指數遠近莫測。
對指數的關注源于其對投資領域的一個深刻變化,究竟是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被動投資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成本低,運作簡單透明。自從基于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的首家指數基金--先驅指數信托公司(Vanguard Index Trust)-在1975年設立,經歷20多年的實踐,在美國市場被動投資的原理不僅已獲得投資者的認同度,而且逐漸在對傳統的積極型共同基金的評估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指數基金的這一優勢逐漸滲透中國市場,剛剛獲批成立的天同基金管理公司擬推出180指數基金,恰逢時機地為其首發基金尋找賣點。
眾多基金公司開發180指數基金的宣言從某種程度上初步奠定了上證180指數在市場中地位,而上交所副總經理劉嘯東認為目前上交所所做的指數工作與證監會提倡的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思路是一致的,指數的推出需要市場投資人士的認同,但我們不會去評判開發指數基金機構的優劣,不為基金公司做廣告,永遠不會,凡是對這個指數感興趣的佼易所都會在技術上給予大力支持。上交所態度凜然。
從營銷的角度看,180指數的推出是上交所不失時機炒作提升自身形象的一個經典,而ETF的提出更是其一個長期有效的廣告牌。
在上海證交所舉辦的“上證180指數相關產品研討會”上,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教授明確提出,目前我國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條件基本成熟,該基金的推出將有助于完善市場機制,推動產品創新,并有利于指數化投資方式和長期投資理念在中國的發展。而在年初,上交所第三期聯合研究計劃就曾以《我國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可行性研究》為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為ETF的提出作了鋪墊。上交所日有備而來的。
ETF是一種比指數基金更復雜的交易品種,僅特指一種在交易所上市,并且在基金股份創造和贖回方面有其特定規則的基金。ETF近幾年在美國和其它市場能夠迅速備受青睞,根本原因在于ETF基金能廣泛應用于投資管理業迎合各種投資和交易的需要,尤其在證券組合管理上。絕大多數的ETF與市場上的各類指數有關。
基于此,上證180指數是上交所近期預熱,ETF是其遠期藍圖。
有專業人士指出,在ETF的推出方面交易所面臨自身障礙:首先在ETF推出之前必須解決股票非交易過戶的法律問題;此外,現有《上海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上市規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上市規則》第二條均規定:“本規則所稱基金指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同時前者第五條和后者第九條的基金上市條件中對基金的存續期和基金規模的限制對ETF也不適用。交易所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問題。
卿本佳人
ETF這一品種的崛起是20世紀70年代問世的指數基金的延續,而90年代后期ETF的迅猛發展則與眾多積極型基金走弱整個大市有關。ETF的超速增長引起華爾街一些投資人士的擔憂,去年未,正值ETF在美國流行之際,一個關于ETF優缺點的研討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會議討論的焦點問題是:ETF究竟是長期投資工具還是短期投機工具。而SEC最關心的是這些產品對投資者究竟有什么好處,如何更好地保護公共投資者的利益,理所當然,這也是中國市場最為關心的。
近期發行的銀豐基金設立了成立一年后轉開放的條件,第一條和第三條是看基金管理者和基金監管者的意愿,這對任何封閉式基金都適用;第三條是10%以上的基金持有人提議。《基金契約》本來就賦予了投資者這樣的權利,如果投資者愿意甚至可以為自己投資的基金另擇東家,而原先市場預測的折價20%以上這樣的一個市場化條件消失,是否意味著銀豐基金仍然具有某些非市場化的操作因素。封閉式轉開放式一直是個課題,而將封閉式改為ETF,既可避免大額贖回又可避免將來的稅收問題。ETF只允許贖回攬股票,而且是批發性贖回,這就既不需要為獲現金而出售股票,也無需交納潛在的資本利得稅;小投資者可從二級市場迅速變現,并且不用承擔過度折價所造成的損失。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終身教授陳志武曾撰文指出:“指數投資”對社保基金是最好的選擇,從對社保基金監管的角度看,“指數投資”在運作中提供的“尋租”機會最少。也有學者提出,香港盈富基金模式的成功,為通過ETF實現國有股減持提供了一種操作上的論證。
ETF在幫助投資人迅速有效地介入某一類型的股票投資的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投資經理發現他所管理的組合缺少某一類股票,他也可以直接購入一相關的ETF。劉嘯東認為今后各種資產型態ETF的出現將為QFII和我們利用QFII同時提供了一個高效率的捷徑。
南橘北枳
扶起葫蘆砸倒瓢,在盛行炒做的投機市場經常發生。
銀河證券基金資深人士胡立峰認為不能因為提倡一種理念而否定另一種。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主動型和被動型都有相當成功的案例,市場是多元化的,需求也是多元的。在眼花繚亂的金融創新中,應保持冷靜觀察,不為創新而創新。
市場的魅力就在于其的不可控和多變性,任何一個主流品種,都有一個與當時市場是否相適應的問題,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一個新產品出來前應該把困難想得充分一些。
目前在國外指數基金也遇到很大挑戰,投資特性使其很難回避股票市場的大跌。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最近也遇到了一點麻煩,一些基金轉而傾向于選擇羅素3000指數。而目前上證180指數的市值也只有3000億,指數基金充其量發展也只能是個非主流產品,這里涉及一個市場容量的問題,ETF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只能作為遠期產品在而非目前工作重點。
巴克萊全球投資者(BGI)指出;指數化投資是建立在Fama的市場有效理論基礎之上的,歐美市場基本已達到半強式有效,才有指數化投資的流行,而中國屬于新興市場,股價齊漲齊跌比較嚴重,理論上,良好的資產配置和市場時機的把握是可以超越市場的回報的,所以,指數化雖然在歐美盛行,未必適用于中國。
被動投資理念并未被廣泛接受。近期擬首發上證180指數基金的天同基金管理公司內,管理層與股東之間歷盡磨合,股東勉強接受這種被動的投資管理模式。
ETF與封閉式基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ETF的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基本上是趨近于其單位資產凈值的(NAV);而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價格要么溢價,要么折價,多數情況下是處于折價狀態,交易價格很少與單位資產凈值趨同。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ETF擁有一個套利交易機制(ArbitrageMechanism),即通過投資者從ETF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價差中尋找獲利機會的驅動,使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價差不斷縮小,最終價格趨同;而封閉式基金和某些間歇性基金則不是備這種機制。
(2)ETF持續不斷地發行基金股份/單位,而封閉式基金的一次性發行完畢后即封閉起來,在封閉期內不再發行任何基金單位。
(3)封閉式基金不經常披露其組合中所持有證券的構成情況(多數基金是每個季度披露一次),也不每日計算基金的單位資產凈值;而ETF則每日要披露大量的信息,如:該ETF掛牌上市的交易所要實時披露交易日內該ETF股份/單位的交易價格;每隔15秒鐘,要披露與該ETF股份/單位相對應的證券組合的市值和一小部分現金余額;還要披露該ETF一級市場所存托的與基金設立單位相對應的證券組合。該ETF所擬定的市場指數提供機構要披露交易日內該市場指數所代表的市值等。諸如此類的信息披露,能夠使該ETF投資者和套利者及時了解該ETF的單位資產凈值情況,從而做出投資決策。
ETF與開放式基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ETF的申購和贖回只能以批發的方式進行,有最小交易規模的限制,并且申請和贖回都是以一攬子證券組合的方式而非現金的方式進行的;而開放式基金則是以現金的方式進行基金股份的申購和贖回的。
(2)ETF的零售交易是在二級市場中以現金的方式以市場實價進行交易的;而開放式基金則不設二級市場交易,每個交易日收市之時,只進行一次以基金單位資產凈值為價格的基金股份的申購與贖回。
(3)ETF不像共同基金那樣,聘請基金交易代理商。因為無論是ETF的單位還是股份都是通過存托公司以賬簿登記(BEO)的形式存在一個綜合性的賬戶上,所以,ETF很可能不掌握具體基金持有人的真實姓名和身份。
(4)某些ETFS可以不在基金招募說明書中披露有關二級市場基金股份/單位的交易情況;而開放式基金所發放的基金招募說明書必須完全充分地披露基金的申購與贖回情況。
(5)ETFS可能會根據市場性、際制性或者停止性等指令而暫停基金股份/單位的交易;而開放式基金則不會發生類似的情況。
(6)ETFS組合中所持有的基礎證券的構成情況每日都要做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而開放式基金則不需要每日做有關基金組合的信息披露,一般是一個季度披露一次。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