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未來外資大舉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一次提前演習。但作為外國機構,很難洞悉政策變化,而這一點在中國的股市至關重要。究竟何時才是適當的時機和步驟,現在并不確定
本報記者 耿馨雅
“引進QFII是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方針的延續與拓展。”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上周四(7月18日)在深圳的講話,終于給有關中國引入QFII的紛紜議論定了性。
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方針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延續和拓展”的QFII,對中國資本市場將要發揮的作用也不言而喻。然而,有資深證券業內人士指出,這個曾在海外市場經檢驗有效的方式,在中國施行起來恐怕還會有點“水土不服”。
QFII能為中國帶來什么
所謂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即“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實際上是一種市場開放機制,即外國機構投資者經過一國金融管理當局的審批,在一定的規定和限制下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并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其資本利得、股息紅利等經審核后,可轉為外匯并匯出。
引入QFII機制的意義自然是吸引境外有資格的機構投資者來中國資本市場投資,更直接的目的是為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大量新增的境外資金。這無疑將為資本市場注入新鮮的血液,給市場帶來活力。
QFII制度1990年發軔于臺灣。當時施行這一形式的目的,在于解決資本項目管制條件下向外資開放本土證券市場的問題。這一制度在臺灣顯然收效良好,其后成為許多新興市場國家所采取的一種重要制度。
目前,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是不可兌換的,外資不能直接投資中國A股市場。然而正如周小川所說:“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引發了東南亞各國對吸收國際資本、貨幣自由兌換進程的反思。對于國際資本流動,總的看法是不歡迎短期炒作,歡迎中長期投資,這需要一定操作層面的政策予以配合。”
QFII幾乎得到了國內市場的一致贊同。天相投資顧問公司分析師張學鵬認為,QFII對證券市場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首先,可以增加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其次,有利于完善投資者結構,中國目前的投資者仍主要是以散戶為主,市場表現為以短期炒作為主,推行QFII制度符合中國發展機構投資者的需要。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QFII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可以通過政策手段選擇進入本國市場的外國機構投資者。一般說來,通過QFII進入的外國機構投資者均來自成熟市場國家,且規模較大,投資理念較為先進,比較注意長期投資。這對于中國市場正是非常需要的。”張認為。
外資愿不愿意成為QFII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收益,成熟的外資機構投資者在進來之前一定會對中國證券市場做一番徹底考察。記者近來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外資金融機構對投資于內地股票仍然心存疑慮。
一家在中國設代表處已經多年的外資金融機構首席代表向《財經時報》表示:“即使我們有很專業的投資隊伍和投資研究方法,在中國證券市場投資也并不容易。作為外國機構,我們很難洞悉中國的政策,而這一點在中國的股市上又至關重要。就像我們永遠也抓不住停止國有股減持那一刻的機會一樣,我們也永遠不可能在目前的中國股市獲得看似豐厚的利潤。”
這位代表心有余悸地說:“我們剛從B股中解套,可不能再輕易地投資中國的股票了。”而這番話正反映了一部分駐華外資機構的心聲。
這位外國投資者進一步指出:“根據我們的研究,中國的股票市場價值明顯被高估。這么高的市盈率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來說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對于習慣于海外市場相對穩健的運作模式的海外機構來說,即使中國資本市場立即放開,也不會具有很大誘惑力。
“還有一個重要事實,就是中國股票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上市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會存在欺詐、造假的情況,相對規范的美國尚且不斷出現安然、世界通訊這樣的上市公司丑聞,中國這種情況尤為甚之。
“對于運作投資比較規范的海外基金來說,每一項投資都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而外資機構短期內在中國本土大范圍設立機構的可能性很小,很多都是通過他們在香港的機構了解中國的情況,異地調研的成本很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海外機構的投資行為。”他說。
短期內無股市實質性利好
無論政策取向還是開放的要求,QFII在中國推出幾乎已成必然。但究竟何時才是適當的時機和步驟,現在并不確定。以臺灣的經驗看,QFII對外資的投資比例有很嚴格的限制,對于外資的資產行業配置也有一定的限制。
據專家介紹,臺灣證券市場對外開放歷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3年到1990年,臺灣主要采用開放境內投資信托公司,募集海外基金投資臺灣股市的間接投資方式;二是1990年至1996年,允許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經審查后直接投資臺灣證券市場,采用資格控制方式控制資金入市,逐步開放直接投資。當時臺灣對外國機構投資者的限制和審查要求,主要包括資格條件、投資金額、持股比例、資金匯出匯入期限等方面;第三個階段是1996年3月至今,臺灣全面開放“境內外華僑及外國人”直接投資,同時全面放開投資信托業。
專家指出,臺灣資本市場有序開放,使得外資沒有對市場造成大的沖擊,相反對其逐步穩定和成熟打下了基礎。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缺少股指期貨等避險工具,也會阻礙QFII的引入。中國證券市場很多超額利潤是利用資金、信息等優勢,通過“坐莊”等違規行為取得;而通過QFII進入的外資機構一般來說監管較嚴,又無法做空,風險將很大。
海通證券分析師陳崢嶸認為,短期內中國不會引入QFII的原因還有:目前政府對利率、匯率和資本賬戶仍然實行比較嚴格的管制,這種格局將長期存在;證券市場法治相對滯后,有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中國的證券經營機構在整體規模、業務創新能力、法人治理結構、內控制度和抗風險能力等方面質量不高,運作效率較低。而中國證券市場長期以來流通市值增額較小,外資進入還可能對股市形成較大的壓力。
由此,有專家指出,利用QFII增加中國股市資金供給以刺激上漲的觀點,未免過于樂觀。但是,外資的最終進入是不可避免的,QFII的現實意義可能是外資大舉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前的一次演習。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