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晴雨表”就應該對國民經濟做出提前的反映。但近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宣布,中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8%,而預計今年的GDP增幅可能超過去年7.3%的增速。
這樣的增長速度令人歡欣鼓舞,但反觀作為“晴雨表”的股市,卻是多日的積弱難返。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股指跌去了900余點,6月24日人們好不容易盼來了“井
噴”行情,但這幾周又陷入了沒完沒了的調整。
股市這種和國內生產總值不相協調的走勢,說起來也不是毫無根據。因為首先GDP的計算基準并不是以公司利潤為基數計算出來的,而是以主營業務收入計算而得。從今年上市公司中報來看,截至7月11日滬深兩市有近70%的公司業績大幅提升得益于主營業務的增長以及成本費用的降低,而這些上市公司凈利潤則出現整體下滑。2002年第一季度每股凈利潤虧損的上市公司家數猛增至216家,比2001年增加64家,增幅高達42.11%。難怪作為股市基礎的上市公司不能給股指帶來太多的指望。
另外,有專家分析,GDP選取的企業結構包括了多種經濟形式和結構,而證券市場則是以國有控股公司為主,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幅度并不迅猛。因此,股市不能及時反映GDP的增勢也就情有可原。
晨報記者劉暢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新浪手機圖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載最新圖片送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