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惠 尹永強
目前,濟南市屬的上市公司共有5家:ST輕騎、ST渤海、濟南百貨、小鴨電器和山東金泰,其中,ST輕騎、濟南百貨和ST渤海都是集中在1993、1994年上市的,之后一直到1999年9月,濟南市政府才全力將小鴨電器推上市,2001年7月,歷史遺留問題股山東金泰歷經“八年抗戰”終于上市。
這5家公司,目前唯一不虧的只有山東金泰,該公司上市剛半年就被北京新恒基重組,也算創了中國證券市場一大“紀錄”,其余4家公司則“全軍覆沒”。山東是經濟大省,濟南是山東省會,按理說,資本市場的發育占有地利。但是引用濟南市一位政府官員的話說:“濟南的企業在股份制改造方面起步較早,幾家上市公司對地區經濟卻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ST輕騎是濟南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繼濟南百貨之后,ST渤海的上市使得當時濟南的上市公司總數(3家)幾乎占去山東全省(7家)的半壁江山。但隨后因種種原因,濟南企業的上市步伐明顯落后了。以目前山東省64家上市公司計,濟南市屬上市公司僅占7.8%。對于濟南市屬上市公司數量少、質量差、行業代表性不強的現狀,濟南市政府有關人士認為:歷史上“額度制”和“成分論”所形成的遺留問題多,這是從國企或民企改制而來的共同特點,因此濟南市屬上市公司可以說是先天不足,這主要表現在改制不徹底。
在這方面,ST輕騎就是典型一例。該公司1993年12月上市,上市之初集團拿出一部分資產募集設立,產供銷系統不完整,自身長期沒有擁有完整的資產鏈條,與母公司輕騎集團間自然是“藕不斷、絲也連”——公司大部分材料采購與產品銷售均通過母公司進行。而輕騎集團又因盲目擴張患有嚴重的“資金饑渴癥”,由此形成了公司對輕騎集團高達數十億元的應收款,上市公司徹底淪落為集團的“提款機”。
ST渤海更是當時政策環境下通過戴“紅帽子”改變民營出身的典型。該公司“橫空出世”的國家股,就是濟南市國資局以1993年公司承債兼并的原濟南火柴廠凈資產折成的,其中包括136畝土地使用權。因為濟南市國資局、濟南市土地局和ST渤海三家對當時執行的土地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土地出讓金各執一詞,且ST渤海狀告大股東出資不實因“歷史遺留問題”、“當時法無定規”而敗訴,導致該公司名義上擁有的土地近2/3長期閑置,存量資產不能變現盤活,這實際上也反映了產權不明晰的問題。與此同時,公司兼并火柴廠承接的4700萬元債務、2000多名退休和下崗職工更使公司不堪重負,嚴重制約了公司的發展。
實際上,上述幾家公司改制上市只是“新瓶裝舊酒”,更嚴重的還在于,在“額度制”計劃管理之下,公司只顧跑上市,對于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及規范運作等知之甚少,以致這些公司上市多年還帶有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無論大股東、經營層,還是員工,都還是老觀念,難免不在市場化的道路上處處碰壁。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