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決定停止國有股減持,對市場來說短期是好事,但卻積累了問題,長遠來看決非好事,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吸收消化過程
□廖仕明/文
正如中國的氣候在去年秋冬和今年春天“三季連旱”之后,進入夏天立即開始了汛期
并造成洪水泛濫一樣,中國股市也突然出現“氣候變化”,導致市場暴升。6月下旬以來,滬深股市的焦點無疑是國務院宣布停止國有股減持。新政策導致A股市場大幅度跳升,成交增加,兩個市場的指數圖形明顯獲得改善。
對于投資者來說,停止國有股減持,究竟是只會短期內刺激股市上升,還是能夠徹底扭轉去年以來的長期下跌,恐怕是最重要的判斷,這涉及投資者的整體投資策略問題。
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A股市場去年7月開始下跌?綜合來看大致有三個因素:國有股減持、清查銀行違規資金進入股市、上市企業業績的下降。很明顯,現在國有股減持的因素改變了,也使得投資者對市場中短期內的供求關系預期發生重要改變。
國有股是股市水庫的“死庫容”
我歷來認為,國有股問題很難找到一個“雙贏”或者“多贏”的方案,問題是政策的制定者,會決定哪一個方面去承受損失而已。這次國務院停止國有股減持流通的方案,可以說是當局最后確定由國有股的持有人去承受短期內的損失,這是對現實的讓步。
股票市場的性質和功能,有些類似水庫,都是積蓄分散的水量,增加分散徑流和面流水量的勢能,以求有利于社會。中國股票市場中的國有股不能流通,有些類似水庫中的“死庫容”概念,等于是水庫中七成的水量不能自然利用,這對于中國經濟很不利。
水庫的死庫容是由所謂的“侵蝕基準面”決定的。在股市中,這個基準面大致相當于股市價格。價格越高,水庫的勢能越大,水庫的利用潛力越大,所以水庫往往選擇建在水量大落差大的地方。中國股市的水量不小,落差也不小,但因為國有股不能流通,大大限制了這個“水庫”的利用價值。
有趣的是,中國現在的最高領導層,有很多人都是學水利機電出身,但中國股市這個水庫的設計卻很有些問題。這個限制,主要原因是“國有資產流失”這個概念和前提的預設,以及在國有股減持的時候價格的選擇。
分步驟分階段解決國有股流通
從長期的角度看,國有股不能流通,本身扭曲了市場的價格,也降低了股市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因此最后的流通是必然選擇。在國有股流通的思路上,正確的思路,應該是分步驟進行。首先應該是新上市企業的國有股流通,或者是大部分流通,然后才考慮現存容量的流通。
這種做法對市場實時沖擊略小,而當市場規模繼續擴大之后,國有股的既有存量相對比例減小,政策選擇也多,對市場的沖擊就會減小。
從股市來理解中國經濟的現狀,也有很大的幫助。中國最近10年的經濟改革,實際上是“資產貨幣化”的過程。資產的價格雖然上漲,但對盈利和收支卻幫助不大。正如我們的住房價格上漲,但因為我們必須住在這個房子內,不能出售自己的住屋,所以我們擁有的資產價值不斷上升,但我們的收支和盈利沒有太大變化。這大概就是中國經濟“宏觀好、微觀差”的原因。股市這類資本市場在這里本來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因為高水平的“死庫容”,導致資產交易不能自由進行,使得中國資產貨幣化進程受到損害。這個問題不解決,恐怕中國經濟改革的步伐必然要大大放慢。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主動或者被動,國有股流通是一個必然過程,所以國有股問題困擾中國股市也將是長期的。而且,隨著這個問題的積累,其對市場的沖擊越來越大,也使得當局操作的困難越來越大。因此,政府決定停止國有股減持,對市場來說短期是好事,但卻積累了問題,長遠來看決非好事,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吸收消化過程。-
作者為香港《信報》“中國股市”專欄作家
目擊者,親歷者,見證者,知情人――《焦點訪談》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