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盤股行情多數是短命行情,但這一次大盤股的走強,卻同國有股減持叫停后社保基金的角色轉變有很大關系。”
證券市場資深記者 賀宛男
近期大盤股漲勢如虹,如中海發展、馬鋼股份等一周上漲40-50%。對于大盤股的走強
,有的認為本輪行情來得突然,不少大資金踏空,因而倉促之中買進大量低價大盤股;也有的認為買進大盤股是為了推高指數,“虛胖”指數;當然,也有輿論認為大盤股上揚同推出180指數有關,說明市場投資理念正在轉變。一些資深市場人士聯系到歷史上的大盤股行情多數是短命行情,因此,對本輪的大盤股走強也表示“好景不長”。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本輪大盤股的走強同國有股減持叫停后,社保基金的角色轉變有很大關系。
國務院決定停止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當天,證監會答記者問中有一段話特別值得回味:“從國內外養老金的特性來看,它需要的是可產生收益的資產而不是大量現金。從其自身的利益出發,社保基金也需要將其手中的各類證券資產長期持有,而不是拋售變現。因此與國外的退休基金一樣,社保基金一定會成為證券市場上最重要的長期投資者之一。”這一段話告訴我們,社保基金最需要的不是大量現金,而是“可產生收益的資產”,什么是“可產生收益的資產”?從長期看,持有各類證券資產包括上市公司股份(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終將大幅升值,特別是非流通股總有一天要流通,到時候說不定又是一個“轉配股”。如果說一年前發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時,社保基金似乎在“等米下鍋”;如今,有關部門終于明白,即使通過減持籌集到巨額資金,還是要通過投資股票等渠道實行保值增值。于是,社保基金的角色定位發生了重大轉變,它由“拋售者”變成了“投資者”,由“賣出變現”變為“買進持有”,對股市的影響從“抽血”逐漸轉變為“輸血”。一句話,社保基金“空翻多“,這才是國有股減持叫停的實質和內涵。
據此我們可以大致勾畫出社保基金的未來動向:每年通過“分紅、國家財政撥款和海外上市時的上繳等形式滿足日常支出需要”;基金賬戶上的“缺口”則主要通過劃撥國有股等方式逐漸予以補足。國企大盤股將成為社保基金的主要投資目標:因為從中短期看,大盤股大部分有紅利可分;從長期看,大盤股的國有股完全有必要先劃撥一部分給社保基金,再讓社保基金通過多種手段轉讓出去,而為了日后轉讓有個好價格,二級市場的活躍和走高則是重要前提之一。據此我們可以判斷,本輪大盤股行情不可能是短命行情。(完)
動感短信、閃爍圖片,讓您的手機個性飛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