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中國證券分析師制度還要走幾道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06月22日 10:08 證券日報 | ||
本報實習記者范衛強謝國忠 在美國市場上,并不一定通過許可才能成為證券分析師 胡祖六:資格考試只是分析師從業最低標準 凌俊杰:2002年以來技術分析沒落了 陳興動:分析的主要對象應是基本面而不是技術面 史美倫:真正的分析師少得可憐 史美倫最近曾經表示,盡管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了10多年,但是早些時候,還沒注意到真正意義上的證券分析師。目前的情況是,市場上證券分析師少得可憐。盡管電視上每天的股評鋪天蓋地,但是“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因此,要大量培養證券分析從業人員,以滿足越來越發展的證券市場需要。她同時指出,適當的時候,將推出證券分析師制度,以利于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對我們行業來說,很悲哀,但是也說的比較實在。”國內知名證券咨詢機構杭州新希望公司副總經理凌俊杰這樣感慨。在隨后的采訪中,記者發現,凌的看法在業界普遍存在。 現狀堪憂:形象差素質低 業內人士介紹,我國的證券分析師行業起點比較低,說是從馬路街頭起步并不為過,發展時間也比較短。80年代中后期,在一些大城市的一級半市場上,有人開始通過口頭傳遞信息,指導操作,這就是中國證券咨詢行業的萌芽。90年代初期,隨著證券媒體的創辦和發展,這些人通過媒體發表文章和見解,逐漸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股評群體。1998年4月,中國證監會頒布并實施了證券咨詢從業人員管理暫行辦法,對股評人士實行資格認證,管理層對股評人士的規范管理從此走向正規化。 但是,令人憂慮的是,時至今日,證券咨詢行業依然處在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上。從規模上講,截至2002年4月30日,全國共有140余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而注冊資金逾千萬的不超過20家。從業務上看,一方面,各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的業務基本上集中在各自注冊地,向外擴展型的證券投資咨詢公司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某一領域確立自己的相對甚至絕對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業務主要局限于咨詢業務,如投資顧問、財務顧問等投行業務的開展并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和行業指引。據統計,近80%的證券咨詢機構處于保本或虧損運營狀態。更令人擔憂的還在于證券咨詢從業人員的素質。雖然從業人員經過三年來全國統一考試?其理論業務水平較之從前已有較大程度的改善,但總體素質仍然偏低。據業內人士介紹,素質偏低主要表現在:專業性不夠強,經常充當萬金油的角色;分析手段上主要是以技術主,“跟莊”、“獵莊”的理念大行其道,難以發掘公司的真正投資價值;對市場的影響力較差,名牌分析師尚未出現;行業自律性差,有少數害群之馬勾結黑莊,充當“莊托”,嚴重影響了證券分析師的形象。 被訪的業內人士幾乎都承認中國當前的咨詢業和國際證券咨詢業有著相當的差距,也就是從這個角度理解,他們認為史美倫主席稱中國目前還沒有真正的證券分析師的說法是比較實在和客觀的。 從事國際投行業務已經十余年,BNP法國巴黎百富勤董事副總經理及總經濟師陳興動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合格的證券分析師起碼具備三個素質。第一,優秀的職業道德。對服務對象來說,證券分析師首先要明確的是證券分析師是為投資者服務的,而不是為被投資者,不是為上市公司也不是為市場服務的。第二,明確分析的主要對象是基本面,為投資者發現投資價值。而不是技術面,絕對不能夠本末倒置。從宏觀到微觀,從地區到行業,從管理層到公司精神,結合到基本面去做。如果一個分析師連這些都不了解,怎么向投資者去推薦股票呢?第三,需要專業化分工,而不是萬金油。市場已經發展到一個分析師只能夠對極少數的公司,行業做出深入的研究。 誰之過:市場浮躁需求扭曲 然而,被采訪者們在默認自身問題的時侯,也發出另外一種聲音:造成咨詢業現狀是誰之過?事實上,在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被訪的國內證券分析師們對于與國際的差距,對于自身的問題都有著深刻的了解。一名被訪者對記者說:“不甘于此,不得不如此。” 一方面,一個浮躁的不成熟的市場培養不出真正的證券分析師。中國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還需要完善,上市公司造假現象仍然存在,給證券咨詢業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摩根士丹利添惠執行董事謝國忠認為,在多數(證券)市場包括在美國市場上,并不一定通過許可才能成為證券分析師。通過許可只是一種形式而非實質。最終,分析師的價值在于其客戶的判斷。如果通過政府來對分析師進行許可,將使政府依附于分析師的質量。中國市場的關鍵問題在于缺乏對于資本的競爭。中國證監會需要做的事情是實行融資的登記制。市場自身將有效的運作來回報好的分析師。如果市場中充斥著壞公司,分析師將如何創造價值呢? 另外,對證券分析師的需求在哪里?一個公認的事實是,我國目前的證券市場,投機氣氛依然比較濃,短期投機行為盛行,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存在這種現象。而他們正是證券咨詢公司的生存依靠。如果他們的需求主要在于對短期投機行為的利潤索取,那么,咨詢機構只能夠做一些短期投資的咨詢建議。市場并不提供咨詢機構進行長期深入研究的動力。但是對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投入的花費是非常巨大的。陳興動先生指出,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對證券分析師的需求在哪里?如果沒有需求,證券分析師以何為生?對證券分析師需求最大的是機構投資者,但是當前的機構投資者一方面數量還不是很大,另外一方面也存在不夠專業化和短期投機行為,對證券分析師的需求并不大。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咨詢業在當前事實上并沒有作為一個產業發展,而僅僅是一個附庸。主業單一,僅靠咨詢業業務支撐公司生存。而這一塊業務很受行情變動影響。現在一些證券公司在做的財務顧問等業務,也缺乏法律界定和行業指引,容易引起糾紛。這些都大大限制了咨詢業的發展。有業內知名咨詢師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的業務收入格局下,中國要出現獨立的證券分析師,至少需要十年的大牛市做物質基礎。 市場效率催生咨詢業新時代 進入2002年以來,很多細心的投資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前幾年一直活躍在股評界的幾大名嘴幾乎同時銷聲匿跡了。而日前一家知名也很有爭議的證券咨詢公司沒有通過年檢。證券咨詢業的老將們似乎在悄悄退隱。咨詢業新的時代已經開始露出苗頭?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追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過。有了銀廣夏事件的震撼,人們已經不再輕易相信所謂的神話。投機行為和博傻行為大大減少。而媒體,對于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討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熱烈。市場,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尤其是2001年疾風暴雨的洗禮后,已經逐漸開始變得理性。 作為一個資深咨詢人士,凌俊杰已經深刻地感覺到了市場的這種變化。他說,1998年左右,大多數證券分析人士主要靠著技術分析和對莊家的研究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當時在國內,技術分析發展到了一個頂峰。但是近兩年以來,尤其是2002年以來,明顯地感覺到技術分析沒落了。有時候走的很好的圖形突然就跌了下去。而一些客戶也開始關心公司的投資價值了,開始重視長期的但是比較安全的收益。新希望公司本身,也在努力適應市場的這種變化,完成這個艱難的轉變。 然而,必須指出,市場的不夠成熟,并不是證券分析師們逃避現實尷尬的借口。行業的發展,關鍵還是在于自身實力的提高。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認為,市場的參與者沒有經過正規、嚴謹、專業的訓練,沒有具有專業水平的從業人員,不能發展成一個健全的市場,變成一個有效率的市場,從而實現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他指出,從事證券分析,需要樹立一個最低從業標準,需要通過資格考試,有最起碼的認證的要求,并不是誰都能成為證券分析師的。證券分析師在新加坡、香港都很盛行。中國的金融人才還是非常少的,作為專業人員,需要普及金融知識,熟悉理論和法規,堅持職業操守。 胡祖六指出,市場參與者的專業素質不高,市場就不會發展。建立證券分析師制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培養專業從業人員隊伍所需要的時間也許是十年或者更長。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不小了,不能以不夠成熟,規模不夠大為藉口,就不去使市場制度化、規范化。正是因為市場小才更有必要健全制度。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不是沒有風險,比如獨立董事制度,在剛剛開始,本身也需要一個完善、成熟的過程,但它確實是非常有效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