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幫”連敗六案 再曝銀行貸款黑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2年06月12日 15:3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藍田的出名從一開始就是和銀行連在一起的。 金融學者劉姝威一篇600字的短文,造成了中國藍田“資金鏈的斷裂”(藍田老板瞿兆玉語); 但劉老師并不認同瞿的“夸獎”,她話里藏鋒地說:你太小看我們的銀行家了; 套用一句老話,“解鏈還需結鏈人”,為瞿老板編織這條煌煌金鏈的銀行家們,紛紛將瞿告上了法庭。但是,他們還能撿拾起多少金鏈的碎片呢? 記者鄭小伶北京報道 銀行血本何歸 重拾藍田造假案,是因為上市公司引發的銀行業信貸危機直逼眼前。 記者在5月底通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民生、交通、中信、浦發等銀行起訴中國藍田總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情況。其中,以中國民生銀行和工商銀行北京朝陽支行為原告的4單總標的為3億元人民幣的訟案,已由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結。結果無一例外地是“藍田幫”敗訴。 截止到5月中旬,北京市二中院共受理與藍田相關案件11件,涉案標的為6億余元,已審結6件,涉案標的4.4億余元。審理中,被告無一例外地沒有出庭。 從現有資料看,雖然藍田總公司、藍田股份(600709 2001年12月“劉姝威事件”后更名為生態農業)、第一大股東洪湖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公司(下稱洪湖藍田)之間關系異常錯綜復雜,且牽扯到農業部和湖北、沈陽兩級地方政府,但從銀行獲取貸款的手法則相對非常簡單:一是以股票質押,一是關聯公司相互擔保。 1999年8月12日,洪湖藍田董事會作出決議,以其擁有的藍田股份5000萬法人股為質押,為藍田總公司向北京工行朝陽支行提供總額2億元以下(筆數不限)的所有貸款擔保,有效期為3年零5個月。據此,藍田總公司分別于2000年5月和2001年4月在該行貸款6000萬元和5000萬元,藍田股份同時為這兩筆貸款提供了擔保。到期后藍田僅還貸1000萬,其余1億連本帶利杳如黃鶴。 2001年6月29日和2001年11月26日,藍田股份(600709)兩次向中國民生銀行借款共2億元。這一回是藍田總公司和洪湖藍田為藍田股份提供擔保。其中,除11月6日的1億元由洪湖藍田提供了3740萬藍田股份法人股之外,另1億元僅以藍田總公司和洪湖藍田“自有資產”作保。 經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上述三被告均應連本帶利返還上述欠款,并支付受理費、律師費、訴訟保全費等諸項費用。 此前,2002年1月31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中信實業銀行廣州分行起訴藍田股份欠款案,該筆欠款約3500萬元,是以流動資金的名義,分數次從中信銀行廣州分行貸款。 上述庭審三被告均未到庭,亦未有書面答辯。這,也許是兩位苦主意料之中的事。 目前法院和銀行方面均對訴訟保全之財產數額秘而不宣。但根據此前披露的三被告——說白了就是瞿兆玉名下財產的調查分析,估計眾原告討回銀兩的指望不大。 按照劉姝威的分析,藍田股份(600709)已經是一個空殼,完全失去了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了,是依靠銀行的貸款在維持生存。今年4月公布的2001年年報證實了這一點:追溯調整后的1999年和2000年凈利潤實際是-2287.97萬元和-1068.66萬元,而非1999年和2000年公布假業績5.13億元和4.32億元?毓晒竞楹{田由于為中國藍田總公司銀行借款提供擔保、公司銀行借款提供擔保,該大股東所持法人股已經被債權人質押、凍結。 而所謂的中國藍田總公司更是一地雞毛。據央行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狀況及成因的調查報告披露,藍田總公司僅在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就高達22.8億。 至此,銀行家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手中質押的600709股票了。但要讓這些暫時還是廢紙一張的玩意點石成金,除非出現奇跡。 誰替重組買單? 2002年對于600709來說是災難性的一年。 1月12日,董事長保田、董事會秘書王意玲及數位公司高中層管理人員被公安機關拘傳接受調查;3月19日,戴上ST小綠帽;5月13日,因追溯調整為三年連續虧損被停牌;5月20日,公布第一季度報告,前3個月虧損888.07萬元。證券分析家稱,該公司中期扭虧希望甚微,如無實質性的重組動作,退市將無可避免。 至此,600709剩下唯一似乎還值錢的東西,就是它的殼資源。 有消息稱:今年年初民生銀行的8個大股東聯手吃進600709流通股,意圖重組。此消息真實與否暫無法確證,但以民生銀行出資1億充當600709第二大債權人、且握有3740萬質押股票的實情來看,不排除介入重組以求破解死局的可能。 不但民生如此,工行手中抱著質押的5000萬股票,也盼著重組有戲,以免見財化水。 甚至,一般投資者也盼望通過重組解套。而湖北地方當局,也為600709的保牌殫精竭慮,一位領導甚至表示,“要懷著對國家、當地農民、股民有深厚感情的態度認真對待公司重組”。 可憐600709又生不逢時,監管呼聲的此起彼伏,監管力度的加強,退市政策的變化,中小投資者對股市的極度失望,都意味著一殼無價的時代已經過去,留給它重組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所有財務會計資料都被公安部門查封,總會計師、財務處長悉數被拘,連獲取必要的審計資料都十分艱難,大股東又是泥足深陷自身難保,這種環境下重組談何容易?誰來為高昂的成本買單? 老百姓是指望不上的了。政府或是機構投資者?鄭百文、銀廣廈殷鑒不遠。 矛頭直指銀行高管 盡管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與銀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像藍田這樣被媒體翻個底朝天的,還沒有過先例。 記者注意到這樣一些事實:藍田股份2001年6月29日向民生銀行借款1億元,未提供任何實物質押,且明顯是自己給自己擔保;民生銀行給藍田股份的最后一筆1億元貸款,發生在2001年12月26日,亦即劉姝威的600字示警文字刊出后一個月。記者查詢到民生銀行在2月初向法院提出價值9997萬元的訴訟保全;另外,民生銀行還有質押藍田股份3740萬法人股的優先受償權。但是,北京市二中院受理的11件藍田欠款案中,眾原告對藍田幫的公司財產全都提出了訴前保全,最后落實到每一家頭上的保全數額將很可憐。 記者在截稿前終于與民生銀行風險管理部取得聯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民生銀行提出對藍田的具體訴前保全的數額不便透露,但藍田的資產狀況如此惡劣,銀行到哪里去保全?民生銀行提出第一保全,這不過是走法律程序。 而股權質押也有落于空頭支票的可能。藍田股份控股股東洪湖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公司所持的15925.332萬股,已悉數被質押或凍結。 民生銀行風險管理部的那位先生還說,銀行業犯了“推崇上市公司的病”,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國有企業,銀行與上市公司密切的信貸關系,恐怕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無法改變。 5月25日,央行把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114名做從業者列入黑名單,作為對500多億壞帳的一個負責的姿態,而最嚴厲的處罰是“取消從業資格”。 6月初,某財經雜志披露,四川一家信用聯社的不良貸款率達到60%。 近日,央行行長戴相龍向媒體披露,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要降至20%以下,僅以我國居民個人存款7萬億這個基數來算,不良貸款的總量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在藍田案中,國有或非國有的商業銀行的二十多億貸款已成了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盡管官司都堂堂正正贏下來了,但誰又知道發生過多少堂堂正正的“不良貸款,一判了之”的故事?而作為這些無頭公案真正“苦主”的老百姓,又何從知曉還有多少像藍田這樣的公司,正在或即將打造他們的“資金鏈”? 但愿這一次,它不再是一場周瑜打黃蓋的游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