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錫商業大廈股份有限公司4000萬A股開始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進行100%配售。上市公司的商業板塊將又添一名新軍。這似乎給商業板塊注入了一些新意,因為近年來,商業類上市公司一直是中國證券市場上較為沉悶的板塊。對投資者來說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一板塊除了在重組時成為“殼資源”還能夠吸引市場各方的關注外,其它方面似乎已經一無是處。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商業將成為中國入世后競爭最激烈的行業。面對這種局面,產業重組整合已經成為商業板塊必然的選擇。那么,這種
變化會向哪個方向進行?這種重新的整合會給商業板塊帶來哪些變化呢?從今天起我們播出系列專題片《商業風云錄----商業篇》。
2002年4月22日,國際零售集團采購會讓南京這座六朝古都吸引了眾多國人的目光。而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跨國零售集團無疑是人們議論的焦點。雖然誰也說不清楚究竟成交了多少單交易,但火爆異常的場面卻讓人感受到了國際零售巨頭的魅力。而同樣是4月,中國的商業上市公司卻交出了一份讓人失望的答卷:2001年50多家商業上市公司11家虧損,平均凈利潤較2000年下降53.76%,平均每股收益只有6分錢,較2000年下降57.32%,遠遠低于滬深股市一毛五的每股平均收益。國家經貿委市場貿易局局長黃海介紹,從我們國家而言,百貨業確實這幾年出現了一個經營包括利潤下滑的趨勢,這種趨勢恐怕還要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商業上市公司的此種表現不禁讓熟知股市歷史的人多了一份唏噓和感慨。因為商業上市公司曾經是股市中的貴族,王府井、第一百貨和華聯商廈等知名老店的上市曾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的目光,第一百貨和華聯商廈兩家公司80多元的開盤價也曾經是股市上熱血沸騰的話題。此后,每一家商業公司的上市都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而商業上市公司的輝煌業績也沒有辜負投資者的期望,正如原紹興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麗萍所說:“當時只要你訂貨,你是什么價就是什么價,你要經營什么商品就是什么商品。”
短缺經濟讓商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在九十年代中期達到了歷史最高點。1996年,商業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達到0.30元,這樣的好日子一直持續到了1997年。這一年,作為中國商業發展見證人的王府井每股收益達到了0.51元的歷史高點,但這也成了商業上市公司最后的輝煌。1997年,一場讓世人始料不及的亞洲金融危機嚴重打擊了國內市場,而短缺經濟的結束又令商業企業雪上加霜。雙重利空讓商業上市公司業績從1998年開始下滑。用浙江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堅的話來描述就是:“我們是98年去的,98年去的話呢,整個商業已經不行了。”
陳堅的描述成為了當時商業企業的真實寫照。1998年,商業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直線下滑到0.17元,王府井每股收益則僅有0.07元。1998年、1999年,“倒閉”成為了當時商界經常聽到的一個話題。就在國內投資者幾乎不再對商業公司抱有希望時,國外的零售業卻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繁榮。在美國《財富》雜志2001年世界500強評選中,沃爾瑪以2200億美元銷售額榮登榜首,而在500強中,還有家樂福、麥德龍等50多家零售企業。
中外商業現狀的巨大反差讓我們深深感到困惑,一樣經商,莫非國門之外享有另一片陽光?2001年11月11日,外經貿部石廣生部長鄭重的一筆掀開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頁。入世讓那些因此而受惠的行業開始憧憬與國際接軌的美好前景。然而由于入世前開放試點而早已提前感受到挑戰和沖擊的商業企業,面臨的卻是雪上加霜的境地。按照我國在零售業上的承諾,處境艱難的商業上市公司即將大舉與外資零售業正面交鋒。內憂外困,商業上市公司重整河山,已是必然的選擇。(《證券時間》記者姜英秋)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