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豐
6月6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第二屆中國證券市場國際研討會”上透露,在重視發展國內機構投資者的同時,也應高度關注和重視外國機構投資者在發展中國家的作用,國外機構投資者即是人們俗稱的QFII。這可以看作管理層為了解決焦灼的“北水南調”問題發出的最新信息。
“北水南調”面臨難產
自去年以來,香港方面為了解決低迷不振的特區股市,一度向內地有關部門提出“北水南調”,即以QDII(認可的國內機構投資者)、CDR(中國預托存證)兩種方式向香港注入資金。
可以說,香港方面提出實行QDII,是有它自己的原因的。去年以來,港股成交持續下調,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由前年的140億港元降至去年的90億港元,今年首季再減至70多億港元;市場波動幅度也相應縮小。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香港股市已經到了需要外力提振的時候了。今年以來,國外有些機構和媒體屢屢“唱空”香港也使香港政府感受到更大壓力。在此種形勢下,推出“北水南調”就日益顯現出迫切性。
但是,該提議提出后,立刻在香港和內地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對此,中國證監會官員屢次表示,中國正在研究這一機制,但研究時間會很長。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被問及引入QDII機制可能性時甚至稱,證監會方面一點障礙都沒有,但證監會只負責處理技術的工作,大的政策需要央行決定。
然而,不幸的是,中國股市對此投下了關鍵性的反對票。5月29日,星期三,或許是中國股市對該項提案作出的最強烈的一次“抗議”。這一天,由于有關媒體發布消息稱,上海實業、北京控股、中國移動和聯想集團這四大香港紅籌股,將率先在內地發行CDR,從而造成中國滬深兩市大盤低開低走,跌幅均逾2%。
QFII早有成功先例
隨著“北水南調”問題的提出,QFII就如影相隨。因為,QFII和QDII本就是一對孿生姐妹,只不過一個是資金外流,如QDII,一個是資金內引,如QFII。
QFII就是指合格的外國投資者制度。它是指允許經核準的合格外國機構投資者在一定限制范圍內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并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督管理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其資本利得、股息等經審核后可轉換為外匯匯出的一種市場開放模式。
這種制度一般在新興市場經濟的國家和地區實行較多,因為,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由于貨幣沒有完全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啟用該項制度就可以在逐步放開國內資本市場的同時,有效避免外資的沖擊。中國臺灣、韓國、印度、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設立和實施了這種制度。
雖說,QFII制度本質上是一種限制措施,但如果利用得當,它反而會促進本地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彌補本地資金不足。臺灣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1990年,臺灣股市急劇下挫,加權指數跌幅一度超過80%。為拯救股市,臺灣實施了QFII制度,對申請QFII資格、持股比例、投資總額及投資本金進出等一一作出了規定,截至今年2月底,QFII投資臺灣證券市場的總金額已達414億美元,占全部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的11%。從整體效果看,QFII制度起到了一定的穩定市場的作用。
基于這個理由,許多內地人士也紛紛建議管理部門推出QFII以吸引資金穩定股市,但是,證監會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只是史美倫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指出:QFII出臺尚無時間表。
請外援解后顧之憂
“北水南調”之所以遲遲不能夠實行,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是該制度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巨大負面影響。由于缺乏市場信心,任何風吹草動,都將使剛剛穩住陣腳的中國股市走亂步伐。
但是,對香港予以資金上的支持也是刻不容緩。國內有關官員曾經表示,內地將盡全力支持香港,只是支持的方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而近幾天,關于“北水南調”的風聲又驟然緊張起來,先是李嘉誠稱“北水南調”可為香港投資市場增添動力,接著任志剛又講“北水南調”越早實現越好。
這樣,在把部分資金抽出內地股市,而又使內地股市不致“缺血”的最好辦法,或許就是請“外援”。請“外援”就目前來講,確實是“一石多鳥”之計。一則,可以放心大膽推行“北水南調”,以解香港之急。二則可以穩定內地股市,甚至再重提國有股減持。三則,因應WTO放開證券市場之要求,兌現承諾。四則,可以逐漸提高證券市場投資者的素質,培養長期投資理念,最終達到規范證券市場的目的。
因此,周小川在這種時候、這種場合提出QFII,應頗有深意。
熱力推薦摩托羅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機圖片專區,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愛的她養個短信寶寶,體驗浪漫虛擬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