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6月1日,B股市場向所有境內合法持有外匯的投資者開放。一年以來,開放后的B股市場究竟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
投資者多了交易量少了
今年以來,滬市B股的新投資者每月仍有數千人,但較之去年的每月數萬人,下降幅度空
前。與此同時,境外投資者每月新開立的滬市B股帳戶更是少得可憐。
據滬上B股交易的"龍頭交易部"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介紹,該營業部今年4、5月份的新開戶數大約在30戶左右,連去年5、6月份的十分之一還不到。參與者的增量下降,同時也導致了市場流通性的下降。從交易量的統計來看,該營業部今年4、5月份的總交易金額不足去年同期的一成。
據統計,今年4月份,滬市B股的日均成交金額為2.1億元,而2001年5月,其日均成交金額為27.5億元;完全對境內投資者開放后的2001年7月,日均成交金額則為16.5億元。雖然從年度平均交易量統計,目前的水平仍高于1999年和2000年,但已明顯低于巔峰期的2001年。
散戶股東多了外資股東少了
華夏證券國際業務部通過對比分析B股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報告與2000年年報發現,2001年上半年B股上市公司的股東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投資者結構日趨境內化、散戶化。
從2000年年報數據看,除了少數股本較大的公司如東電B、陸家B等股東人數較多外(分別達到18251戶和19560戶),1萬戶以上的寥寥無幾,1萬戶以下的占了九成多,其中4000戶以下的占四成多。
而在2001年上半年,股東人數平均漲幅超過了3倍。其中杭汽輪的股東人數膨脹了9.27倍,從1198戶增加到了12306戶;山航則從3379戶增加到22622戶,膨脹了5.69倍。整個市場散戶化趨勢十分明顯。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外資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急劇下降,境外機構投資者戶數大幅減少。2000年年報顯示,有近兩成的公司外資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上,主要集中在兩類公司:一是有外資法人股的公司如茉織華B,深華發B、大江B、中集B等;二是有戰略投資者的公司如華新B、江鈴B以及長安B等。而2001年上半年,九成以上的外資大股東有減持舉動(包括已獲準流通的外資法人股),平均減持比例超過四成。
華夏證券國際業務部的研究同時指出,在外資大股東紛紛減持的大潮中,也有部分逆勢而動。此類公司數量雖少,增持比例也有限,但反映出了外資的一種新投資取向。如耀皮B股的第一大股東皮爾金頓國際控股公司持股數量就從8385.62萬股增加到9250.71萬股,比例由原先的17.2%增加到18.98%,而其中一部分還是從流通市場購入的;深萬科B第二大股東也在2001年上半年增持了0.05%。
轉戰的多了堅守的少了
自B股市場失去牛市魅力后,轉戰其他周邊市場的大有人在。
從境內市場上看,外匯寶正取代B股,成為目前人們手中外匯最主要的投資渠道。來自有關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外匯寶日均交易額約為3000萬美元。另據業內專家推斷,目前全國外匯寶市場每天的交易規模已達1億多美元的水平,近期可能已趕上甚至超過了B股的交易額。
境外市場上,香港股市成為從B股市場撤出資金的主要落腳點。記者從滬上幾個B股交易較為活躍的營業部了解到,一些較早介入B股市場的投資者目前大多在兩邊市場都交易,但主要以香港市場為主。雖然這些客戶在數量上不占多數,但在資金量和交易量方面卻是營業部的大頭。
改行的多了投入的少了
目前的各證券公司中,專職B股業務的人員已經大幅減少,甚至出現國際業務部揮別B股業務的現象。
原先在境內券商中規模和業務領先的申銀萬國國際業務部如今已是"輕裝上陣",與境外機構的合資、合作談判成了其相當重要的工作。至于B股的承銷和經紀業務,隨著公司大投行、大經紀框架的確立,已經融入了其他部門。
國泰君安、華夏等也都對國際業務部的功能定位作了較大規模的調整,不少B股業務人員開始轉向了新的崗位。
一些原先較為活躍的境外機構,如今幾乎已經在B股市場上消失了。新加坡發展融資、京華山一等都已成了香港創業板上的"主力"。
(記者王炯)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