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煒
不到半個月時間,海王生物的股價由16元多跌至12元多,跌幅超過二成。海王生物暴跌顯然問題不在于大盤拖累,而是由于公司21日公告稱正在接受中國證監會深圳稽查分局立案調查。
其實,中國證監會深圳稽查分局的調查早在今年2月上旬就已開始,只是海王生物以“證監會并沒有要求公司在接受立案調查就馬上出公告”為借口,把中小投資者全部蒙在鼓里。海王生物曾于2000年12月28日以每股21元的價格增發6900萬股A股,一次募集資金14.03億元。據國際上權威的尼爾森媒介研究上周在上海披露,海王銀得菲片居2002年首季中國廣告投放量最大產品第15位。海王生物系列產品的廣告可謂家喻戶曉,“健康成就未來”的廣告詞頻頻亮相。可如今圍繞海王生物業績及發展前景的爭議,直接帶來二級市場股價大跌的軒然大波。有財務分析人士認為,海王生物有財務造假之嫌,屬于“欺詐成就未來”;海王集團董事長張思民則表示,海王生物絕不會因為追求報表的好看而做出一些短期行為,將依靠“發展成就未來”。
在中國證監會有關調查尚未公布,且公司披露被調查信息姍姍來遲的情況下,海王生物業績是真是假讓人難以琢磨。值得指出的是,海王生物的信息披露確實對投資者極不負責。上周末,深圳證交所公開譴責海王生物。據查,海王生物于2月1日刊登了有關2001年凈利潤比上年度增長50%的提示性公告,2月4日公司部分董事對其公告提出質詢,經公司進一步核查,2月5日再次發布2001年凈利潤比上年度增長50%的公告。事實上,該公司4月23日公布的2001年度報告顯示凈利潤比上年度僅增長29%。
海王生物被公開譴責,看似由于該公司執行業績預告制度不認真,實質上業績預告失誤的公司大多在利潤確認問題上,與會計師事務所看法不一致。深圳大華天誠會計師事務所最終仍給海王生物出具了有解釋性說明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說明廣告開支、應收賬款壞賬核銷及財政補貼等三個問題。
海王生物的廣告投放采取市場化的做法,由代理廣告公司實行風險代理,承擔一定的廣告投放效果風險責任。風險代理的做法,有助于降低廣告投入成本。但問題在于,廣告投放已躋身國內廿強的海王生物,代理廣告公司的法人代表及總經理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親屬并且其股東之一,且廣告公司為海王生物控股股東深圳海王集團的小股東之一。存在關聯關系的風險代理,難免讓中小股東懷疑其交易的公允性。年報顯示,關聯關系給代理廣告公司帶來的便利,竟然是海王生物被占用大量資金。截止2001年底,海王生物賬面上已預付代理廣告公司2002年度廣告媒介費11396萬元。另外,其他應收款顯示,作為代理廣告公司的深圳名派廣告有限公司也掛有4865萬元。從海王生物的案例看,“親戚”代理廣告實在容易,不僅可以提前一年拿到上億預支的廣告費,而且還可占用廣告主近5000萬元資金。
慷慨的海王生物或許可以沾沾自喜,因為增發新股后最不缺的可能就是資金,2001年末銀行存款多達11.62億元。但令人看不懂的是,海王生物的短期借款由年初猛增60.7%,年末達8.96億元,且其中沒有一筆是信用借款,都采取保證、銀行承兌匯票等方式。一邊大量存款,一邊大量借款,這樣做不僅違背常理,而且肯定在成本上不合算,2001年公司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較上年增加1032.8萬元。
業績有沒有水分,應收賬款的變化是個重要因素。2001年末,海王生物的應收賬款由1.55億元增至2.81億元。海王生物去年實現凈利潤7982萬元,背后的代價是應收賬款增加1.3億元,至少暴露出公司在市場上處境日漸不佳。海王生物2001年的實際業績只達到增發新股時盈利預測的48.92%,其中增發募資投入的北京巨能公司的主導產品巨能鈣,受同類產品的無序競爭致使營收及利潤大幅度下降,公司僅獲得2650萬元的收益。另外,海王金樽雖然廣告做得好,但主營該產品的海王實業發展公司虧損727.65萬元。
最新披露的2002年第一季度報告,更讓投資者怵目驚心。海王生物今年前三個月虧損1562.36萬元,而且2001年第一季度竟然也虧損788.49萬元。季報披露制度的實行,使海王生物階段性虧損的真相浮出水面。2001年第一季度虧損,發生在增發新股剛過三個月。海王生物能夠一次性募集資金14.03億元,實在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張思民曾解釋,上半年是淡季、下半年是旺季。季報進一步說明,虧損是由于醫藥行業的特點,一般上半年投入費用較大,而且產生的效益在下半年才能得到徹底體現。
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往往需要在第一季度虧損,似乎有點難以令人置信。以交大昂立和復星實業為例,前者2001年每股收益0.27元,2002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0.067元;后者2001年每股收益0.46元,2002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0.103元。
海王生物究竟是“發展成就未來”,還是“欺詐成就未來”,投資者將密切關注監管部門的調查結果。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