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增發新股大軍一路高歌猛進,不僅屢破增發新紀錄,而且在發行家數、籌資總額上形成遠遠甩掉配股并直逼首次新股發行的局面。面對增發急速擴容對市場造成的巨大沖擊,有業內人士呼吁,增發熱應該冷下來了。
據中國證券網統計,去年滬深兩市實施增發方案的上市公司僅18家,而今年截至目前,已經有17家上市公司增發和即將增發新股,遠遠超過配股家數。目前已完成增發的16家公司總
計融資105.5億元,平均增發價格10.93元,平均增發市盈率達27.1倍,其中最高增發市盈率竟達50.5倍。相比較,一直被認為壓制大盤上漲的上市公司首次新股發行,今年同期發行16家,與增發數持平;而首發的總計融資額為203.8億元,如果剔除招商銀行,增發已超過首發的融資額,這在證券市場的融資歷史中尚屬首次;另外,首發的平均市盈率為20.5倍,其中山東藥玻已創下15倍的新低,增發市盈率大大高于首發市盈率成為不爭的事實。
增發大潮勢不可擋,頗有再度上演去年上半年增發熱的跡象。據悉,上市公司之所以對增發這一再融資方式情有獨鐘,主要是因為增發比配股一次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資金,其中有些流通盤較小的增發公司的增發數量甚至超過了原先的流通股數,如此快速"致富",何樂而不為。另一方面,增發相比配股,條件更寬,加之去年增發未果的有一大批公司,因此不可避免地使今年上市公司增發數量激增。
由于增發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老股東的權益,而且目前增發市盈率過高,因此,市場往往聞"增"下跌,投資者對大多增發公司股票避而遠之。一些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近期上市公司增發熱升溫對市場"抽血"過多,成了導致大盤走勢低迷不振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值得指出的是,一部分上市公司重籌資、輕經營、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的現象,使增發效果大打折扣。如日前發布董事會致歉公告的金健米業,該公司去年完成增發新股,然而公司當年實現凈利潤僅是盈利預測的22.5%,同樣也實施了增發新股的海王生物,公司目前已被立案調查。而較早一批增發新股的公司,如縱橫國際、深康佳出現業績"變臉"和巨虧,也使增發大大變色。
增發新股在成熟證券市場中是促進企業成長的正常融資行為,而在中國卻總是被一些公司演繹過度。中國上市公司的"圈錢"沖動究竟該如何抑制,上市公司的增發行為如何得到進一步規范,怎樣合理地減少增發對證券市場的負面效應,這些已成為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
(記者 李彬)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