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煒
本周一,ST生態遲到的2002年一季度報告顯示,今年前3個月虧損888.07萬元。公司方面稱,因重組困難較大,上半年可能難以實現扭虧,也可能會被終止上市。
如果ST生態無法在中期扭虧的話,將成為退市速度最快的問題公司。ST生態便是改名
前的藍田股份,藍田股份1999年和2000年公布的年報凈利潤分別高達5.13億元和4.32億元。直到去年業績造假被揭露,公司于今年4月公布的2001年年報,才顯示追溯調整后的1999年和2000年凈利潤實際是-2287.97萬元和-1068.66萬元。
ST生態想“困獸猶斗”,可是政策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很難使其像紅光實業、鄭百文那樣創造“復活”奇跡。因會計差錯追溯調整后出現連續3年虧損,ST生態被暫停上市。退市政策的變化,意味著ST生態自我拯救的重組時間大幅縮短。雖然殼資源的價值無限,但沒有一定的重組時間作保證,很難有公司能夠達到換殼、借殼的重組目的。
對ST生態來說,問題的嚴重顯然不僅僅在公司自身,與實際控股方中國藍田總公司的麻煩捆綁在了一起。控股股東洪湖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公司所持的15925.332萬股ST生態,已悉數被質押或凍結。其中,有7050萬股是因為擔保中國藍田總公司的銀行貸款而被質押。
目前,中國藍田總公司的現狀十分糟糕,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今年3月還作出判決,中國藍田總公司的5000萬元逾期借款及利息,由作為擔保方的ST生態承擔連帶責任。一女無法嫁二夫,在目前的情況下,ST生態根本沒有辦法與其他公司進行大股東更換方式的重組。
此前市場上曾有傳聞稱四川通威有意充當ST生態的“救市主”,甚至有報道透露通威副總裁已經第二次對藍田進行“考察”,且與ST生態進行了長達24小時的“緊張對話”。從四川通威所處的產業及其對上市的需求看,重組ST生態似乎在情理之中。但問題在于,挽救退市只剩最后兩個多月時間,以及大股東持股悉數被質押或凍結,好似兩座大山橫亙在面前。四川通威不會不考慮重組ST生態的風險及代價,難怪后來已澄清“通威并無重組、購并藍田的意圖”。據解釋,四川通威看中的只是年產30萬噸配合飼料的藍田飼料廠,合作也僅限于在飼料生產的小范圍內。
倘若沒有“救市主”,ST生態恐怕難以實現自我拯救。業績造假的丑聞被曝光后,公司董事會在年報中對經營情況的披露,仍讓投資者感到一團霧水。明明是主業經營很難挽救公司退市的厄運,竟然還稱“改變了公司過去只重形象不重實質,重投入不重產出的現狀,公司逐步進入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董事會對現狀的敘述給投資者錯覺,似乎ST生態沒有病入膏肓,更像大病初愈。
實際上,所謂的“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只是走向退市甚至破產過程中的一段路。僅今年以來新增的訴訟案,就足以把ST生態壓得喘不過氣來。季報顯示,ST生態報告期內發生8件重大訴訟和仲裁事項。據初步估算,ST生態在上述訴訟和仲裁中需承擔清償借款及連帶責任共計3億多元。
另外,ST生態存在較大的應收款項惡化成壞賬的財務風險。盡管應收賬款數額不大,但其他應收款高達45451.68萬元,其中中國藍田總公司和洪湖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公司分別占13774.29萬元和6111.98萬元。公司只是按8%的比例計提了壞賬準備,在目前的情況下,這種會計處理顯然不夠審慎。一旦上述款項收回出現問題,特別是大股東方面喪失支付能力,對于ST生態將無疑是雪上加霜。
ST生態的現狀究竟如何?一言以蔽之,財務周轉資金短缺,又加上各種輿論的壓力,商譽和資信出現危機,給經營活動帶來巨大負面影響。而從去年開始實施的多項關系利潤確認的會計制度,已經使ST生態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報表上的扭虧為盈。
利用最后一個多月時間的換殼實現全年扭虧,鄭百文曾經嘗試過,但結果仍敗露出實際未扭虧的真相。ST生態即使現在有機會找到重組伙伴進行換殼,可能也很難利用最后一個多月時間實現扭虧。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