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實性待考證2、內容較簡單3、沒有可比性
本報訊(記者秦翠莉) 5月13日,上海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公布了有關上市公司季報披露的一系列統計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10日,滬深兩市共有1170家上市公司完成季報披露工作,其中盈利的有954家,虧損的有216家,虧損比例達到18.46%,比2001年年報虧損比例高出近5.7個百分點。根據第一季度每家公司的每股收益指標,貴州茅臺以0.826元位列榜首,
長江控股則每股虧損0.248元,為虧損之最。
披露季報是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舉措之一,對此,作為普通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是應該如何來運用這些公開信息為自己的投資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眾多業內人士均表示,披露季報本身是值得肯定的舉措,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顯現了三大缺陷,應該提醒投資者予以關注。
首先,季報并未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內容的真實性有待考證。
大鵬證券研發中心的沈彤認為沒有審計的季報使上市公司有了操作利潤的空間和可能。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心的李鋒認為,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季報僅具有參考性。“看看而已,目前季報既不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也沒有相關部門的特別要求和規定,因此可信性不大。”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對于季報業績要辯證看待。要為上市公司季報中可能出現“工作失誤”作好充分心理準備。
其次,與年報相比,季報內容簡單,涉及指標少,無嚴格規范。
“就對季報內容等方面的規定而言,也比年報在內容等各方面少,所以季報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會像年報那么多。”北京證券研發中心岳冬立說,“但這畢竟是在向國際化邁進,投資者至少可以從季報中看到公司近期的一些動態。”
李鋒說:“季報中只有幾個指標而且還沒做任何解釋,雖然年報也出現過不規范的行為,但其內容具體、有嚴格的規范性要求,因此即便是其中有矛盾的地方,投資者也可以從細致之處看到問題之所在。”
第三,季報首次披露,無歷史可查也無可比性。
李鋒認為,由于這是第一次披露季報,因此沒有任何參照可言,但如果再過一、兩年也許會好一些,至少具有了同比的可能。現在的季報是個三無產品即無可比性、無歷史可查、無審計通過。
業內人士也提醒投資者雖然季報及時反映了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并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信息,但還要對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的特點做具體分析,因為公司的業績表現如何與行業的周期性和季節性有關。而不能依一季度的情況順推得出一年的業績發展曲線。
據稱,在國外季報是十分受重視的,尤其是基金經理們,因為他們可以從中發現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的一些跡象以便做長期的投資規劃。
《京華時報》(2002年5月14日第B33版)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