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四年時間,公司凈資產從1.736億元擴張到16.66億元,海王生物這種夸張的增長速度并沒有滿足張思民的欲望。面對2001年未能實現贏利預期的現實,他在“三重憂慮”之后,竟不諱言“還需要加速進行資本擴張”
本報記者 鄧妍
大比例送配的背后
2002年“五.一”長假前幾天,“海王生物”(000078)董事會上發生了一場爭論,焦點是2001年年度分紅方案。一些董事出于穩健的考慮,希望少送紅股;另一部分董事則認為,應當給投資者更多的利益!岸聲_了一整天,最終同意以2001年年底的股份總數為基數,用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5股。”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思民對記者說:“我個人也傾向于這種方案!
海王生物高送高配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在1998年底上市時,其總股本7640萬股,流通股不過1719萬股;不足5個月,海王生物首次分紅便推出10送10方案,使其總股本達到了1999年的15280萬股,增長率為100%。
2001年,海王生物在原有基礎上增資發行6900萬股A股,使總股本達到22180萬股,增長45%;如今又推出2002年10轉增5的擴股計劃。一旦實施,其總股本將達33270萬股。
大比例送股可以推高市場股價,而推高股價又有利于通過配股募集更多的資金,這樣一個邏輯已經成了中國股市上的一個規律。不過張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占海王生物49%的第一大股東海王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董事長也是張思民。如果海王生物以現金分紅,那最大的獲益者就是張本人。張說“我怕挨罵”,于是海王生物選擇了送紅股。
張思民的解釋是否成立?但是從大多數企業的發展經驗看,在事業擴張的初期,現金通常是企業最感稀缺的東西。
擴張之旅11年
1989年張思民從北京南下深圳,1990年創立了海王公司,其開發的第一種產品“金牡蠣”面市當年完成銷售額100萬元;1991年這個“雪球”滾到3000萬元;1992年銷售額更增加到1億元。
此后張思民先是投資房地產,又是旅游、文化、機電、VCD等等,使得海王公司變成了海王集團。張思民后來說,連自己都搞不明白旗下子公司為什么多達四五十家。他能明白的就是主打產品“金牡蠣”經營陷入了困境。當年海王集團旗下的項目三分之二以上處于虧損狀態,負債高達10億元。
“不過,失敗起碼讓我確立了主導產業不能動搖的決心!睆埶济袢掏春喜⑷抑扑幑荆_定以健康產業作為海王生物的主營業務。就在整合期間,海王集團資金狀況進一步惡化,張思民橫下一條心,抽回其他項目資金,全力確保海王生物,并使之達到上市條件。1998年12月,海王生物作為中國股市第一支生物概念股終于被獲準上市了。
海王生物之所以成功上市,一方面得益于海王技術中心。這個中心是中國23個國家級技術中心之一,技術力量較為雄厚。此外,從1998年7月1日起,未獲得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的醫藥企業將無權申請新的醫藥項目,而“海王工業城”在1998年6月即獲得GMP認證,海王生物也因此搭上了末班車。
新一輪擴張
海王生物上市伊始資本急劇擴張,緊接著又開始了一連串收購兼并。1999年3月,海王生物正式收購深圳英特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90%的股權;同時,控股99%的長春海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收購了英特龍另外10%的股權。海王生物最終直接和間接擁有英特龍公司99.9%的股權。
英特龍是一家從事基因制藥的高科技企業,主導產品是a-2b基因干擾素。海王生物以1340萬元完成收購,這與英特龍賬面1080萬元凈資產相比,僅有260萬元差價。在張思民看來,海王生物撿了個大便宜,1340萬元不僅買回了一家商業前景看好的公司和一批基因制藥方面的技術人才,而且買回了一個正被市場追捧的“基因制藥”概念。
同年6月19日,海王生物正式收購海王集團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所有的“銀可絡”產品的產權及附屬權益;5個月后,海王生物將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整體納入麾下。
2000年開始,海王生物又開始了新一輪投資。是年7月19日,海王生物與北京巨能新技術產業有限公司原股東簽定“股權轉讓協議”和“增資入股協議”,并投資30000萬元購買了巨能公司41%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同時,海王生物與海王集團合資組建深圳海王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海洋生物制品“海王金樽”,海王生物占90%股權,海王集團占10%股權。
緊接著,2001年,投資1億元設立深圳市海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新增投資4800萬元于深圳市海王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占有其95%的權益;新增投資4950萬元,占有杭州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99%的權益;新增投資75萬元,占有深圳眼之寶科技有限公司75%權益;投資1000萬元,占北京中關村百校信息園有限公司10%的權益。
此外,海王生物還以5000萬元投資于北京海王興大藥業有限公司,占其40%的權益和60%的表決權,并以自有資金7700萬元投資于南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占該公司注冊資本的2.03%。
財務再度告急
高速膨脹背后如影隨形的是巨大的風險。按照上年年初的預測,2001年海王生物的利潤應為16315.7萬元,但實際只完成7981.9萬元,僅完成了預測數字的48.92%。
對此,海王生物財務總監戴奉祥解釋說:“2001年公司市場網絡建設和品牌投入較大,廣告費投入達1.87億元;加上其他市場投入,總的營業費用是2000年的9.43倍;此外,技術創新共投入8500萬元。這三項費用過大是沒有完成當年預期利潤的重要原因!
“保健品特別是補鈣產品市場比較混亂,以至公司利潤率大幅度下降,尤其對‘巨能鈣’影響較大,使得公司銷售收入比計劃少了3.45億元!贝鞣钕檫說:“公司沒能實現預期,與國家計委連續四次降低藥品零售價格也有很大關系!
此外的理由還有,全國醫療單位個別藥品實行招標采購,加大了公司產品進入部分地區市場銷售的難度,也壓縮了產品銷售的利潤空間;執行新會計制度,使公司本年度利潤減少287萬元;公司引入壞賬準備會計政策,使公司本年度凈利潤減少1562萬元,等等。
今天讓張思民最擔心的是海王生物的現金流。從1999年至2001年,海王生物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年年為負值,直至2001年達到了-8283.67萬元,大量應收賬款難以回籠。戴奉祥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加強財務管理,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控制成本費用,以如何盡快改善公司現金流問題!
戴說:“在海王生物最新公布的2002年一季度季報中,公司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都較上年同期有大幅度下降,管理費用實際數比預算數降低了近40%。一季度公司已收回應收賬款6000多萬元,預計2002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狀況將會出現根本性扭轉!
張思民的三重憂慮
比較戴奉祥而言,張思民更憂慮長遠發展的后勁。
“企業管理、技術創新、營銷網絡的完善都是難啃的骨頭。”張思民向《財經時報》透露:“為了長遠的利益,最近海王生物董事會通過了將董事會改為董事局的議案。新的董事局將由7名成員組成,其中獨立董事5名,占董事局成員的70%以上。據我所知,一旦股東大會通過這個議案,海王生物將是目前深滬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比例最高的。”
在查閱五名獨立董事的簡歷時,記者注意到,其中一名為海洋生物方面的技術研究專家,一名為會計理論與財務管理方面的專家,剩余的三名都對企業管理、資本運營等較為擅長。張思民解釋道:“引進這么多獨立董事,希望能夠讓我們在決策中少點失誤!
張思民分析說:“海王生物要想繼續保持近幾年高速增長,困難就是創新,特別是研發方面的創新。目前海王生物在研的一類新藥有7個,機會和風險處于不確定狀態時,也是最讓人操心的時候!
張思民形容海王生物太書生氣。“公司在技術研發上不惜重金,但現在看來,市場營銷能力是海王生物的一個軟肋”。
海王生物原有客戶3000多家,去年下半年整合后只剩下100多家。張思民認為:“以前的客戶都比較小,直接造成應收賬款越拖越多。現在我們挑選了100多個大客戶,2001年平均每家給我們帶來的銷售額都在700萬元以上,有些甚至超過了5000萬元!
張思民認為,企業只有到了年均保持15%至20%的利潤增長,才算是進入穩定發展時期,進入現金回報階段!拔矣X得海王生物現在仍然需要加速資本擴張!
據介紹,海王生物控股的英特龍公司目前已經增資,并準備進行股份制改造。議案已獲海王生物董事會通過。張思民希望英特龍能夠在2002年底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完)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