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邵小萌
眾所周知,從去年開始,上市公司由四項計提增加到八項計提,但業內人士認為,這并不是造成諸多上市公司2001年業績出現巨降的主因,上市公司對會計估計的非謹慎性計提、計提變更才是問題的根源。
會計專家認為,從四項計提到八項計提,會計制度變化的初衷是強調會計穩健原則,但在我國現實條件下,八項準備計提的可操作性有所降低,企業調控利潤的空間變大了,導致會計師的審計難度加大。其實際結果是,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大幅波動,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首先,計提基礎差異較大。比如對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計提的基礎是固定資產的價值,但業內人士指出,由于我國目前還缺乏公允的價格標準,致使資產減值準備不具備操作性。就拿物業來說,其價格受到使用年限、所處地段、物業管理、房屋結構等等因素的影響,作為審計師也很難對上市公司這一固定資產的評估結果作出準確判斷。南方某上市公司將屬下的1棟物業賣給控股股東,竟然每平方米賣出了2萬元的高價。而在香港,由于要征收資產價值稅,特區政府對不同資產公布指導價格。政府的指導價格也就成了資產的標尺。
其次,計提時間也有較大彈性。比如對應收賬款的計提,一個前提是“債務人破產、死亡”,這是硬杠杠,比較好把握;一個是“有確鑿證據表明會造成損失”,這個就比較難把握。
再次,如何調整還有待商榷。我國會計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對準備金的計提采取追溯調整。追溯到什么時間、每年調整金額,一般都要依據一定的會計標準。某上市公司2001年報中,國內審計贏利,境外審計大幅虧損,其原因在于國內計提采用追溯調整不影響當期贏利,境外會計師認定計提損失應該反映在當年。
會計專家孫進山認為,財務管理應當是贏余財務,上市公司經營的目的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和實現股東權益的最大化。但我國當前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基本可視作“目標財務”。諸多公司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再融資、規避退市風險以及其他非正常目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指出,當前我國實行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實際是業績退市制度。
而業績本身往往可以通過會計政策的變更以及與大股東之間的利潤操作實現一個階段的贏利目標。從公開的信息披露中就能發現,很多上市公司利潤指標經!按驍[子”:某個年度大幅虧損,下一年度就能實現贏利,不連續虧損才是真實目的。
對于我國現實與會計制度執行環境的差距,國泰君安研究員陳亮認為,細化八項計提的要求,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是當務之急。她認為,首先是要建立公允的價值體系。比如,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對計提標底進行評估,同時規范中介機構的評估行為,確保評估價格的公允。此外,細化計提比例、規范追溯調整的會計操作。她還提出,稅法也要依據上市公司階段性的計提調整做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保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我們注意到,還有相當數量的預虧公司沒有公布年報,相信巨虧一族還會“擴容”。如果個中公司急功近利,僅僅為了暫時的摘帽或避免退市,卻不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經營情況,在游戲規則修改之前,一些巨虧公司經營業績“打擺子”的現象很可能會不斷上演。顯然,這種會計利潤調節的做法應該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