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早些時候,上海市外經貿委主任朱曉明曾表示,上海今年要促成幾家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上市,為外商創造更為便利的融資環境。據了解,目前已有英荷聯合利華、法國阿爾卡特等著名公司進入了首批候選名單。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又將刻下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黃湘源:結合WTO大背景,應該說,我國證券市場及上市公司將真正進入“與狼共舞”
的時代。其實,在這以前,作為外資上市的前奏,外資并購已經頻頻發生:阿爾卡特通過控股和改制上海貝爾成為上海貝嶺第二大股東;華晨集團與德國寶馬合作一事傳得沸沸揚揚,華晨成為其在中國的“唯一合作伙伴”;科龍電器的第一大股東,一夜之間由容聲集團變成了世界傳媒巨子格林柯爾旗下的順德市格林柯爾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氯堿化工與拜耳公司合資的總投資3.4億美元的聚碳酸酯項目正式動工。中石化、大眾科技、兗礦集團、清華同方、賽格三星、青鳥華光……,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紛紛與外資合資、合作或戰略結盟。
這一系列的動作,都將為下一步的外資上市埋下伏筆,很容易看出,不少外企是有備而來。例如,阿爾卡特就率先突破了屏障,所持股份由31.65%增加到51%。去年10月23日,信產部部長吳基傳與阿爾卡特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謝瑞克簽署關于《上海貝爾公司股權調整備忘錄》,外方在新公司中占有50%加1股的股權,這象征性的1股打破了電信領域外資不能控股的禁令,也同時突破了中國政府原來對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從這個意義上講,資產重組進入外資并購是一個進步,而由外資并購走向外企上市同樣又是一個進步。
主持人:作為投資者,最關心的還是我們的投資收益,從這個角度講,外企上市對我國股市的中長期及短線走勢是利空多一些還是利好多一些?
西南證券 張剛:它是一把雙刃劍,全新的市場概念和更大的擴容壓力同時增加。從某種意義上說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是大勢所趨,也將有助于優化上市公司的總體結構。不過,一旦外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在核準制下發行上市,無疑提高了擴容總量,更進一步加大了資金面的壓力。而且,“安然”等事件也使國內投資者對外企的規范性不再盲目樂觀,加之國民待遇也使外企以往的稅收等優惠政策逐步縮減,其盈利能力能否如前亦不得不讓投資者有所懷疑。
近段時間以來,股東大幅減持大江B(900919)、聯華B(900913)、粵照明B(200541)、金泰B(900935)等B股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總體上看,外企發行上市很難產生較大的利好效應,而帶來的擴容壓力和觀望態度卻是十分明顯的。
主持人:不少的市場人士在猜測,這樣一個新的東西,對我國的證券市場乃至經濟大環境會造成大的影響或者說會有所沖擊嗎?
復旦大學博士 戴學來:我國證券市場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高價市”,國內企業圈了錢還不算,難道還要讓外國人繼續來圈?A股流通盤只有1/3,國有股減持就意味著格局的打破,全流通就要讓所有股價跌掉2/3,難道外企上市也搞1/3流通,2/3不流通嗎?我國雖是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卻也是世界第四大資本外逃國,為了獲取“超國民待遇”已經形成了一批“假外資”,如果允許外企上市,無疑會引發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形成更多的假洋鬼子。
另外,20世紀90年代,引發墨西哥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外企上市和“超國民待遇”。因此,對于這樣一個關系整個證券市場甚至國家金融安全的重大問題,我們應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切從全局、大眾和穩定的角度出發,采取慎之又慎循序漸進的方式緩慢推進,而切忌操之過急,否則,將有害而無益。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