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興祥
在本報對部分上市公司的高派現提出質疑之后,有專業人士來電指出,一些上市公司的高派現確實難以算得上是“利好”。并且,大股東利用再融資之后的高派現來套現,在前兩年已經有鮮活的版本。
據悉,某上市公司在2000年經營業績并不盡如人意,其凈利潤較上一年下降了63%,每股收益僅0.10元,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更是為-0.34元。但令人不解的是,公司卻推出了每股派發現金0.47元的高派現方案。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于1999年度通過配股實際募集資金1.6億多元,這次派現所需資金則為1.5億元,兩者之間相無幾。這自然使得不少投資者感到困惑:何以在一年之間,公司把剛剛拿到手的錢又幾乎全部還給了股東?公司實施再融資時到底缺不缺錢?
其實,回顧當初配股實施情況最能說明問題。在進行配股時,該公司大股東放棄了大部分配股,只拿出了2000多萬現金參與配股。然而,通過實施派現,大股東卻得到1億多的分紅金額。一出一進,大股東就可以得到8000多萬元的凈收入。
對于為何要高派現,記者采訪了部分上市公司的有關人士。他們認為,在成熟股市上,由于投資者最重視的是上市公司現金股利的分配,所以上市公司一般都很重視現金股利分配。為了吸引投資者長期關注,塑造公司的長期投資理念,當然要選擇高派現分紅。對于這一點,不少發行了B股的上市公司年年派現就是最好的證明。至于中小股東只能獲得遠遠低于大股東的派現額,一些上市公司的人士則認為,這是由目前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決定的。畢竟,在約三分之二的股本為非流通股的情況下平等派現,非流通股東獲得更多實惠也是無可避免的。
對此,有專業人士提出,一方面,在目前的股權結構情況下,對于不同上市公司的分紅方案還需具體分析。另一方面,考察派現的實際作用,應該將分紅額與股價聯系起來,這對于中小投資者才具有實際意義。對于一些市盈率高達六七十倍的上市公司來說,派現對于流通股東的意義顯然并不大。正因為如此,部分公司在不久前宣布將進行高派現時,股價反而有相當幅度的下跌。
毫無疑問,高派現不一定是最有利于中小股東的分配方案。雖然中小投資者希望上市公司能夠發放紅利派息,但更看重的是公司可持續發展。如果上市公司業務擴張,能給股東未來帶來更好的收益,股東更樂意暫不分紅。例如,前不久在香港上市的某電力公司公布業績,建議向現有股東派發每股高達0.17元的股息,連同去年所派發每股0.02元中期股息,其派息比率高達73%。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如此高比例派息并沒有贏得投資者的贊美聲,反而導致投資者的不滿。不少投資者認為,現在國內電力業正面臨重組契機,電力集團急需尋求大量資金,以備將來并購擴充所需。該公司此刻卻大逆其道,反而將資金送出,如何能實現長遠發展?對理性投資者來說,他們追求的是長期股價升值回報,而非短線高息政策。
當然,那些長期堅持高派現的藍籌公司仍然受到了市場的肯定,因為這些公司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如佛山照明的大股東股權不到30%,公司治理相對較好;股價相對穩定,市盈率穩定在20至30倍之內。從財務指標上看,佛山照明也明顯優于同行業。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該公司股票上市以后,從未向市場“圈錢”。即使是在1996年通過了一次配股預案,最終也放棄了。由于這樣的高派現帶來了實惠,投資者自然是皆大歡喜了。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