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還記得,前幾年的這時候,關于上市公司吝于分紅派現的指責紛紛揚揚,以致證監會負責人也指出,再融資須看分不分紅。可是,今年分紅派現雖然多了起來,人們的議論卻似乎并不那么認同,市場的激情還是起不來。這種反常究竟說明了什么?投資者并不是不認同分紅,不認同的只是上市公司的短期行為。
誰都知道,上市公司的分紅,并非100%派現,它一般都夾帶著一張需要對方付款的埋
單———含稅。按照現行規則,這筆稅通常都在股息、紅利到帳前就被代扣了。因此,倘若上市公司派現率較高,投資者的股東賬戶上還可能進入一筆較為可觀的投資回報,而目前盛行的迷你派現,在扣稅后,就幾乎聊勝于無了。紅包的另一張埋單是除權。老股東必須在除權后股價平開平走時立即拋出所持股票,其股息、紅利才算實有所得。當然,如果出現填權行情,投資者還有望增加盈利,雖然這同股息、紅利已毫不相干。如果出現貼權行情,投資者獲得的股息、紅利就將傾刻化為烏有。
如果說扣稅和除權都屬于即付式賬單的話,那么,上市公司再融資就屬于遠期托收賬單。今年選擇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在數量上之所以出現多于往年的現象,同管理層把公司是否分紅與其以后的再融資掛起鉤來有很大關系。不少微利公司出于再融資的需要而不得不勉為其難地公布分紅預案,有的甚至剛剛憑借免息減債、轉換資產、政策優惠而勉強扭虧為盈,也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分紅預案。這種情況,看起來是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意識增強了,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為了取得在不遠的將來再融資的資格。這種以再融資為背景的分紅派現就好比上市公司(其實是大股東)開給其他投資者的一張遠期托收賬單。通常情況下,大股東在配股融資時往往放棄認配權,而分紅撈現和占用募集資金的手伸得比誰都長。大股東對待分紅派現的短期行為告訴我們,在現階段的中國股市,現金分紅未必能給投資者帶來實惠,相反,如果對上市公司拋出的這一點小小的誘餌受寵若驚,將來難免須付出更大的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上市公司熱衷于埋單式分紅的傾向抬頭,還掩蓋著送股普遍縮水的另一種傾向。這也是上市公司短期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股市投資者的利得來源無非來自兩個渠道,一是公司紅利,一是股價利差。紅包里的三張埋單說明,單純以分紅作為考察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標準有失偏頗,投資者如果光是沖著那些即使有可能略高于銀行利率而風險卻遠大于儲蓄的分紅,根本就不必選擇股市。而如果上市公司不僅有能力分紅,更有能力送股,那么,投資者就有可能由于股價空間的打開而獲得更多的資本利差。應該說,這才是股票投資價值最有魅力之處。遺憾的是,今年上市公司不流行送股。這一方面說明了業績的衰落,特別是新的利潤增長點的貧乏,已經無法保證一些上市公司不會因為股本的擴張而稀釋其每股稅后利潤;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反映了某些上市公司分配行為短期化的根源。
歸根結底,維護投資者權益是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保持良好的“雙向互動”的基礎,這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是長期的戰略目標,任何短期行為都是千萬要不得的。對資本輸血的過度依賴,只想圈錢,不思回報,這決不是一個好現象。不排除有些上市公司本身造血機制已經瀕臨衰竭,一味對貧血上市公司輸血搶救,不是資本市場的任務,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投資者冷淡短期行為,其道理就在于此。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